《绝非偶然》读后感1200字
读这本书的时候巴不得快点读完,觉得太有意思了,可读完了又很不舍。时间不断流走,看到阿伦森从一个小孩变成一个白发苍苍行动不便的老头,既心疼他,又仿佛感受到自己正在走一条叫做“长大”的路,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直到我也变老。
阿伦森还是一个很小的孩子时就感受到了和哥哥之间的差距,从书里面对哥哥的描述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哥哥的聪慧。对于弟弟,哥哥从未表现过欺负与不满,总是在弟弟遭受外人欺辱时挺身而出。在阿伦森的一生中哥哥起的作用比父亲还要大。而作为父亲,却让阿伦森有缺乏父爱的感觉。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超乎想象,对于一个缺乏与父亲沟通的少年来说,今后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也很有可能会不懂得和孩子沟通。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与对象的相处方式。但阿伦森却在自己的家庭中扮演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角色,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学习与哥哥的爱。看到哥哥去世的那部分真的很心疼,难道真是天妒英才吗?他才32岁啊!作为一名读者,我不禁流泪,更不用说阿伦森了,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才从悲痛中走出来,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亲人更是知己和榜样。
下面讲一下对阿伦森产生影响的家人:哥哥,父亲,妻子。
哥哥贾森从小便是个聪明孩子,他对弟弟的爱和教育远超过父亲,在父亲去世时,弟弟面临着巨大的人生抉择,要不庸庸碌碌平平凡凡过一生,要不好好学习走出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和弟弟的促膝长谈,让弟弟认真的思考了自己今后的去路。在其他亲戚极力反对弟弟继续求学时,哥哥也是表现了刚强和果决,一定要弟弟继续读书。这唯一一个人的坚持呀,多么的难能可贵,我想如果不是哥哥当初的坚持,也许我们就会永远失去一个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吧。哥哥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阿伦森,很羡慕拥有一个这样标杆式的哥哥。向哥哥致敬。
父亲,一生坎坷,但内心善良的男人,或许别人不觉得他善良,但我觉得一个在经济危机来临时仍旧担心自己辞退员工会让他人的生活陷入绝境的人,再坏也有限,最后店铺倒闭,自己的家庭由富有变得贫困,家庭的矛盾激发,母亲的抱怨,家庭的不和谐,父亲的颓废,都深深的烙印在阿伦森的身体里。10几岁的年纪父亲的离世令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还好还有关心他的哥哥。
继续求学的路上遇到了相爱一生的妻子薇拉,一个有趣又温柔的女人,一想到和这样的人过一生,就会特别开心。作为一个也期待爱情的单身汪,在对阿伦森的祝福中也勾起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婚姻生活需要夫妻共同经营。阿伦森的家庭多和谐温馨。对子女的教育虽然没有过多的提及,但可以感受得到,孩子们很幸福。在书的最后写到孩子们的工作作为父亲得阿伦森是多么的自豪,孩子们都愿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把这作为理念。好家庭好父母教育出好孩子。
最后希望阿伦森的这本书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给予更多人启发。这种书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