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读后感1200字
最初读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和封面吸引。万寿寺,似乎萦绕着神秘和肃穆,封面深蓝色的夜幕下是寂静的山城和一座屹立的古庙,空中是则是倒立的高楼林立,灯光熠熠。凌空的对峙,特别能够引起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于是我就这样打开了这本书。
失忆的王二并不急于找回自己的记忆,当他发现自己所写的有关薛嵩的故事,并开始读且写下去时,消失的记忆逐渐回笼。也许当他失忆那一刻开始,结局早已写下。
我不能博览群书,没有满腹经纶,对事物也没有多深刻的看法,对于许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只能体会却不能用文字好好表达,例如最明显的学院派与自由派之争。那我就只在这里,写下零碎的读书感想。纵观全书,薛嵩可以看做是主角王二的精神隐射,长安城是他的精神世界,但王二又不止是薛嵩,他还可以是红线,是老妓女、小妓女、老虔婆等人。文中的时间,空间、人物关系、现实与虚幻在不断地变换,发生了的事可以推翻重来。王二曾不止一次的不满自己失忆前所写的内容,从而对故事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故事与之前有时大相径庭。是否可以说,失忆后的王二和失忆前的王二并不是一个人,但可悲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王二慢慢找回了记忆,又与过去的他融为一体,带着不甘和绝望,一步步重回庸俗。
标题的由来,是因为我所认为的薛嵩(王二)就像是笼中的一只鸟雀,渴望突破禁忌,却一直困在牢中。薛嵩拥有着浪漫和巧手,甚至对女人充满吸引力的性感,渴望建功立业,离开富裕的长安城,买了节度使的官在荒凉的凤凰寨安营扎寨,奈何雇佣兵对他从未有过忠心,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跟随多年的老妓女也买凶杀他;王二有着对机械修理莫名的喜爱和天赋,却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在万寿寺碌碌无为,认真所写的研究题目一次次被领导打回,将自认荒唐的题目交上去后却一次通过,实是讽刺。他们都身在牢中,却永远走不出去。
文中最喜欢的角色当属红线,敢爱敢恨,率真机敏,体贴又不卑微,保留着自我的尊严与骨气,我大概想把这世上最好的词语都用在她身上,实在是喜欢的不得了。
想起文中有非常多处的性描写,可以说要是没有这些描写,这本书的味道就失去大半了。大多数人对性描写避之不及,仿若洪水猛兽,是什么邪恶不堪的东西。让我想起初中时听到一些同学说起《挪威的森林》就是一本小黄书,直到我亲自读这本书时并读到其中的性描写时,感受到的却是一丝崇敬和它本身的纯净。《万寿寺》中的性描写从简洁形象且直接到最后通过隐喻表现出来的朦胧写意,读来都十分的舒适,让人觉得那是美好的事物。这里的性,不是粗鄙的性,为了性而生的性,它蕴含了文中角色的特性,融合了角色的过去与未来,是一种美好的衬托。
凌乱的随笔写到这里,又不禁想起小说的结尾,恢复记忆的王二躺在床上睁眼看着黑暗,绝望地等待黎明的到来,那时他便要踏上一条不归路,薛嵩回到他的故事,他也要继续留在现实。一切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而所谓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梦一场后,尘归尘,土归土,天涯不再同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