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不是神:优秀教师成长笔记》读后感1500字
初看这本书,满篇的四川发→_→话,肯定是会不习惯的,但渐渐读着读着,竟然脑子里边变出个小人,念着四川话,生龙活现。
这本书里妙趣横生的各种故事,准确来说,是作者的成长经历。都在向读者传达着一个很准确的信息: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起了极大的作用。
而在作者的人生里,那个起着牵引作用的人,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
就是这样一个还没有初中文化的母亲,言传身教,将姐弟两人教育地服服帖帖的。而作者用16字箴言总结了母亲的教育心经。
经我多年观察得出:爱而不溺,宠而不纵,严而不苛,责而不辱,这就是我妈跟她两个孙辈相处的原则。
这真的不由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同样是高中文化,但是经商了多年,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但是说真的,母亲对我的教育,不能说失败,只能说是太粗糙了。也可能是她将精力放在外面的花花世界比较多些吧。在我的童年印象里,除了她对我的→_→葵花捏肉手,以及→_→巴掌扇功以外,其他倒记不得多少了。氮素!不得不说,母亲某些层面上也是对我有极大正面影响的。比如从小逼着我学习琴棋书画,让我有了基本的艺术修养,还有给了我见识很多大场面的机会,比如让我去参加各种夏令营,这也影响了我的性格,胆大活泼,红色和黄色人格交叠。还有许多,比如教会我对金钱名利的看淡。种种。相比较于本书母亲的细致入微地教育,我母亲的偏向于大大咧咧地。这也导致了我很多基础,比如女孩都会做的针线活,还有与人之间的相处,处理事务具体的把控。这些都是欠缺的。
不过我已然非常感激母亲。
从年轻的20到30岁,十年间,她辉煌的这十年,也是我幼稚而青涩的十年。
从30到40岁,十年我成长了不少,而她也在这段日子里坠落,老去。
未来的十年,母亲,我一定会更加强大,让你和父亲享受更多,受苦更少。
然后再说说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一些点吧。其实这本书对于教师来说,是很棒的学习素材。虽说教育方式千变万化,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这里我写出书中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些道理:
1.人要获得别人尊重,首先自己要自爱。书中出现过许多人物,有没读完书就嫁人大肚子的老幺,有白吃白喝的懒东西,这些人其实都是不讨喜的,也绝对不会有人尊重她们,而现实也是,最后都会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自己作贱自己,一辈子都说不起硬话。
2.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凡事不可能说,先尝甜头,后再尝甜头这一说。只能是先尝甜头,后面就得吃苦了。所以这就很契合现在人的通病了,拖延症。及时行乐,手头事情不处理,后面就会一团糟。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想清楚,是先苦后甜,还是先撒欢再凄苦。
童子福享早了,要背老来时!
3.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孩童时期若不教好,长大很难掰回来了。
带娃儿,三岁前你惯着点他,三岁后,你就不要处处依着他了,不对的,该打不要手软,该骂不要嘴软,不然长大了,生了反骨,你就收拾不转来了。这话有没有道理?我发现很多研究了一辈子家庭教育的专家得出的结论跟我妈的经验之谈那简直就是如出一辙!
养子不教如养猪!
这个时候他就是一根树苗苗,嫩得很,你想怎么掰就怎么掰,等他长成大树了,你想掰就掰不动了!现在不教育,今后你只有哭!
4.做人,你强则敌弱,你弱则敌强。该不让步绝不让步,不该做的也绝不过分为之。
别人之所以敢踩你,是因为你是一株匍匐在地上的小草,本来就是任人践踏的。如果你是一棵直立云空的大树呢?别人除了高看你,还能怎样?
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白得到薪酬,也没有白拿的馒头。好吃懒做,最后饿死的是自己,甚至整个家庭都萎靡。
累做累吃嘛,干活是累,但干出来是自己的,你到时想吃好多就吃好多。
总得来说,道理藏在书中,故事也非常有意思,推荐给大家,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以及宝妈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