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1600字
现在,由于需要完全达到忘我境界并忘却处身其中的一切关系,天才只是完全的客观性,换句话说,天才只是内心的客观倾向,与主观倾向是相反的,主观倾向让一个人只倾向自己。准确地说,是倾向于意志。天才是持续处在纯粹知觉状态中的能力,是使自己沉醉于知觉的能力,也是把那原来只被意志役使而存在的知识借来帮助我们达到这种目的的能力。
这就是说,天才是一种完全不顾及自己利益、愿望和目的的能力,也是暂时完全抛弃自己人格以便成为纯粹的认知主体的能力和清楚地观察世界的能力。同时,这不但是偶然的,而且也是相当长时间的并且充分的意识,这种意识使人能够以深思熟虑的艺术再造如此了解的东西,并能“把心中浮现的印象固定于永久的思想中”。
当天才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在他命运上表现出来的似乎是比被个别意志役使所需要的更大的认识能力;而过多的知识由于摆脱了束缚随即变成被剥离了意志的主体,变成了反映世界内在本质的一面明亮的镜子。
这一点说明了眼前的东西很难满足天才人物的活动,眼前的东西不是他们的关注点。这一点给他们带去永不满足的希望,对新奇事物的不断欲求以及对思想高超事物的欲求也带给他们难以满足的渴望:对具有同样性质和同样心智状况而能接受他们思想的那种人的渴望;而完全满足于眼前一般东西的普通人却仅止于此,同时因为到处看到和他一样的人,所以普通人容易沉溺在天才人物根本瞧不上的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满足中。
想象力被认为是天才的基本要素,有时候,人们甚至把想象力和天才看成一个东西,但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由于天才的对象是永恒的理念,是世界的永久的根本形式以及此形式的一切现象,同时,由于理念的知识必然从知觉而来,而不是抽象的知识,因此天才的知识只限于实际上他所感觉的对象的理念,也有赖于他感觉的这些对象的环境,如果他的想象力不能突破个人实际存在的情况进而扩展认知范围以使所有可能的生活情景通过自己意识的话,天才的知识将受到局限。
并且,实际对象几乎永远是其理念不完全的摹本;所以有天才的人需要想象力来观察事物的内部,这里所谓的事物不是从自然界实际产生的,而是自然界力图创生的东西,然而由于自然界种种事象间的矛盾冲突,终究无法产生。我们将在讨论雕刻时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因此想象力使天才的心智水平在质量两方面都超越实际接触的对象。所以就产生了特殊的想象力,而特殊的想象力也的确是天才的必要条件。可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因为想象力并不表示天才;相反,没有天才的人仍有可能富于想象力。因为我们既然可以用两种相反方式来看某一实际对象,即运用完全客观的方式、天才把握理念的方式,即仅从这个实际对象与其他对象及自己意志的关系的角度并根据充足理由原则来看这个实际对象的方式,也可以用这两种方式来看想象的对象。
用第一种方式看,实际对象是获取理念知识的工具,传达此种知识的是艺术品;在第二种情况下,以想象的对象来建造适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空中楼阁及个人幻想,自我中心的空中楼阁和个人幻想容易使人感到迷惑和暂时满足;因此所知道的只是相连幻象之间的种种关系,以此为乐的人是梦想者,容易把那种自我麻醉的幻想与现实相混淆,不适合于现实生活。也许他会把它们写下来,而我们也将看到描写种种情形的普通小说,它使那些和他相像的人及一般读者引以为荣,读者想象自己处在主角的地位而觉得故事使人愉快。
我们说过,普通人的观察在任何意义下都不能像感官知觉那样完全不带私欲,至少不能持续如此。只有当事物和他的意志有关时才能把他的注意力转向这些事物。在这方面,除了有关的知识根本不需要其他知识,事物的抽象概念就够了,普通人不会在纯粹知觉上停留很久,更不会把注意力长时间放在一个对象上,而只会在匆匆感觉到的东西中寻求概括这一切的概念,正如懒人寻找椅子一样,然后就再也没什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