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百年激进: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读后感_2400字

《告别百年激进: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读后感2400字

宏观来看,还是涉及到广义的资本主义该往哪里走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产业资本主义从而处于金融资本主义这个阶段。对于掠夺性的资本来说,它不希望发展中国家和他一样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大家一起打金融战争,你降息,我发债,同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膨胀到人民接受不到的时候,就大家打一架,消灭过多的资本剩余和产业剩余,重新回到起点,胜者依靠产业和金融优势,继续重复历史的进程。
目前金融资本主义国家又以美国为代表,不断地给其他国家进行资本输入,将自己国内产业的过剩和资本过剩转嫁到中国,这种行为在当时尼克松访华之后就开始了。知道当时中国搞不清楚民主的意义,就给你开了一堆西方经济的理论药方,简单来说就是要开放市场、开放资本。这样做的目前就是以资本优势获得国家垄断资源的低成本,同时以低成本建立起国际贸易中中的比较优势,让中国进行低成本资本+汇率双输出。这样的结果便是中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本和资源资本换来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同时以不断市场化的货币制度换来了稳定的汇率。但美国也实现了自己目标,一手发货币,一手卖国债,赤裸裸地将自己国内的通胀和资本过剩成本转嫁到了中国的市场。
或者这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后,美国以大量军费支出造就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军事霸权和意识形态输出权,从此货币不再和实务挂钩,完全和美国政府的信用和国家实力挂钩。一开始是资源的货币化和资本化,到现在是资本的资本化,而美国本身的目前产业结构也是以金融产业为支柱,实体经济根本无法支柱这样的剩余,人民也接受不了这种结构性失衡带来了生活成本和就业情况,那么很显然美国的泡沫就这么来了。但美国他自己强就强在能够通过一个国家必要的发展资源和货币体系,将自己的成本转嫁出去。因此它将价格泡沫打入石油、粮食、房价这些领域,同时让其他国家买他的国债,这样一进一出,货币回流之后,美元还是美元,但是过高的价格成本就转嫁到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了。
如果其他国家的经济支持不了这样的高成本,人民就肯定会进行暴动甚至革命,然后美国就以救世主的身份给这个国家输出民主意识形态,给你贷款,让你开放国内核心资源,帮助你把经济搞上来,解决民众生活问题,让国家获得稳定的发展。听起来是不错,但仔细一想,国家的资源被国际金融资本掏空,国内市场收到国际贸易牵制,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到汇率和物价影响,这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奴隶制作,只不过是金融奴隶制度。伊拉克、阿富汗还有之前的古巴被美国打,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不开放国内的核心资源,拒接接受金融资本的入侵。同时在国内产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不允许物价和汇率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美国一看这怎么能行,就用军事打开了大门。
所以说,西方金融社会本质上就是金融奴隶制社会和国家奴隶制社会的结合体,人民是资本的奴隶,欧洲国家是美国的奴隶。西方的历史告诉我们,奴隶制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条件就是向外掠夺,因此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就前方百计地阻碍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展,为的就是维持目前的资本优势,其实可以看成是当代的“文艺复兴”,回到之前的奴隶制度。这样看来似乎西方那群金融家对于世界怎么发展、往哪里发展并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现世生活;人类的未来似乎也不关心,让他们的资本去发现人类该怎么走。
相比起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民族统一意识很强的集体,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后,中央集权制度就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了,但始终没有采取奴隶制度,因为在中华文化里面“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虽然这样的说法过于理想主义,同时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也收到过威胁,但是至始至终,中华民族是人民的民族,中国也是建立在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上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内战时,共产党这么被敌占区群众拥护的原因。不强调意识形态的问题,国家确实需要资本来进行发展,但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史,执政者对于资本的态度永远比不上人民的重要性。这可能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因此中国在50年代提出了“资本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毕竟之路,正确的找到了战略,没有执拗于意识形态的矛盾,走出了和苏联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一开始没有资本积累怎么办?靠人民。几个五年计划下来,原始的资本积累已经初见规模,然后尝试开发市场,同时构建起适合国情发展的一套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虽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中国建国那时候的情况更像是同时探索两端。纯粹靠人民积累出来的原始资本去交换、探索和重铸产业资本,这才一步步地在20世纪末完成了产业资本主义的实现,同时也遇上了产能过剩和人力过剩的问题。几十年前西方国家在面临同等问题时,就很简单地将其制度成本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在面临过剩问题时,已经没有了但是的国际社会条件,只有自己内部吸收。反反复复地“农村化运动”强行吸收了现代化城市的过剩成本,其中有成功的,那就是经济软着陆,失败的,就是经济硬着陆。因此21世纪中国政府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开展特色化城镇创新、完善农村-城市制度等。其目的就是利用中国的地缘特点,为产业过剩和人力过剩提供内部消化渠道和方式,以长远的视角来拉高农村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走出不一样的特色化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所以可以将农村经济发展看成战略化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战役。
中国每一次“上山下乡”都解决了现代化和逐渐开放的代价,将成本转嫁给了广大的农民群众,这才有沿海城市的经济又稳又快的发展,但很明显这是以资本掠夺垄断资源和低成本资源为代价的。未来该怎么走,谁也不知道,只能一步步摸索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坚持国家主权统一,夯实农村经济这个“战略大后方”,大力发展科技,中产阶级结构化转型,严控贪污腐败和国际资本买办金融,完善特色化经济制度建设,坚守人民的利益,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中国特色化的经验与当地情况结合,共同告别激进的产业资本主义时代,探索出有利于国家和世界人民发展的下一个一百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3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1)

相关推荐

  • 向你介绍这本书作文400字

    在这漫长的中,我读了许许多多本好书,在这其中,就有《古堡里的公主》这本书,听着名字就觉得是一本好书。 你记得《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吗?要不是她旧事重提,这本书注定被人们遗忘…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74
  •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600字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天才伟人也会犯错误!就正如达尔文说的一句话: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也犯了一次错误。唉! 上学期,讲了一篇课文:《成吉思汗和鹰》,它让我受益不浅。 有一次,成吉思汗…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83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高一

    【第1篇】 再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们生来平凡,在平凡的世界里做着看似平凡的事,但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诉说不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世界》里: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平凡的生活是五颜六色…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02
  • 观《百家讲坛》有感800字

    夜晚,我坐在沙发上,面对着电视,明亮的月光照在窗帘后面。忽然一阵风吹来,仿佛,也想看看历史有多精彩,我想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历史是什么?难道历史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61
  •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450字

    在这个我读了一本书叫《一只想飞的猫》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只猫从窗台跳了出来把才浇了水的碰到了地上,猫头也不回,也没道歉,就走了。 猫看见两只蝴蝶在头上飞,就扑过去,结果扑了一个空。 两…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267
  • 走出院子的母鸡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叶芽原来一直在养鸡场给它的主人下蛋,每次主人都把它下的蛋拿走。叶芽很渴望自己能抱到自己的蛋并孵出,它打算不再下蛋,结果主人以为它是病鸡,就把它连同别的废鸡一起扔到了荒野…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8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