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读后感2700字
认知心理学,五分。以下尝试总结和点评:
一、这本书讲什么 / 什么是人性?
1. 人性的两个理论基础:
1.1 人类灵魂根源在于童年早期
1.2 群体的需求影响着个体,但个体缺不能或极少影响群体需求。
2. 什么是人性?
人性是一种精神活动,是我们保护自身免受恶劣环境影响的工具。
精神活动只能建立在个人目标(人生价值)的基础上, 所有的精神活动都指向共同的目标:自卑感和缺陷感被自由活动的快感取代。
3.由此引出,人性的“源”属性:
自卑感,缺陷感,支配感,优越感,社会感和对全力的追求。
二、有什么用?/人性的作用
1. 性格:是个体为了适应生活的环境而做出的各种尝试的外在表现。它代表了一种心理态度,反映了个体在所生活的环境中行为的质量和内涵。它也是一种行为模式,在此模式下,个体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充分体现在他们的社会感上。
2. 性格的分类:
2.1 根据性格的发展过程分为两种:A型,即直线型,表现为进取、果敢的性格;当生活的阻力妨碍儿童获得优越感时,儿童的性格就会发展为B型,蜿蜒曲折型:B型儿童不会直接争取他人的承认和权力,而选择各种迂回曲折的方法,性格表现如胆小懦弱、畏手畏脚、以及不敢跟人对视或说真话。
2.2 按照对待困难的态度,可以分为乐观型和悲观型:
乐观主义者:他们对生活没什么过分要求,因为他们知道自我价值是什么,并不会妄自菲薄或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纯粹的乐观主义者基本上只存在于1岁以前,所以这种人相对较少。
悲观主义者:大部分人都属于悲观主义者,有不少人的童年经历和印象使他们形成了“自卑情结”。受一种不安全感折磨,他们一直都在寻找别人的支持,他们的行为往往带着“大声呼救”的声音,因为他们觉得再不呼救,自己一个人就挺不过来了。行为表现:异常谨慎、胆小怕事等。
2.3 激进型和防御型
激进型的特点是动作暴力,爱好攻击。行为表现:勇敢、野蛮、残暴、骄傲自大,自负、自吹自擂;
防御者通常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因而一直都采取防御态势。他们补偿不安全感的方式不是采取激进行动,而是表现为焦虑、小心翼翼和胆小懦弱。最常见的行为特征之一就是他们一般都具有批判性的态度,他们将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法官,随意判定人性优劣,却未曾做过任何对同伴有用的事情。这种人的另外一种性格特征是:猜忌。
2.4 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
3. 理解人性的作用:
1.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透过邻居的面具看到他们背后的性格,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自我,而且能够揭穿他人追求权力的目的。
比较有趣的是,由于社会感的基本性和重要性,所以,即使没有具备常人那样充分为他人考虑的能力,我们也仍然会做出很大努力,让我们看起来就像是具备了那样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伪装出来”的社会感有时候被我们用来隐瞒自身的反社会思想和行为,而它们正是我们性格的真实外在表现。
我们的困难在于如何鉴别真的和假的社会感。
2. 鉴别真假社会感的方法:
① 个人对社会的有用性; ② 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
三、分析说明
3.1 攻击型性格及特征
攻击型性格:自负、野心、嫉妒、妒忌、贪婪、憎恨
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所做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我能得到什么”。表现形式:华丽的“理想”,“勤劳”“精力充沛”“贬低情结”等。
自负的人在支配他人之前必须首先接近他人,并慢慢地让他人跟自己紧密相连。因此,我们不要被他们表面的和蔼、友善或平易近人所欺骗,也不要受他们愚弄,以至于坚信他们绝不是那种为了维持自身优越感而征服他人的好战挑衅者。
野心:以上帝自居。今天,权力早已跟金钱和财富紧密相连,追求金钱和财富已经成为我们文化里普遍的现象。但没有人会想到,很多人之所以终其一生追求金钱,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居的虚荣心,获得跟上帝一样的权力。
嫉妒:是野心的姊妹,也是个体在受到忽视和歧视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响终生的性格特征。嫉妒既可以表现出自毁,也可以表现出一味的固执。这种多变的性格特征包括:破坏他人的喜悦、无意义地反对、限制他人的自由和征服他人等。具有嫉妒心的人最爱用的手段之一就是为他人的行为设定一套规则。他们的特征就是以爱为借口将一个人绑在身边。嫉妒只是一个人追求权力的一种方式。
妒忌:源自自卑情结,具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和一直不满于现状。被忽视感是一种未能得到满足的自负。拥有妒忌心的人不会向其他人说出他们想要拥有的一切,因为社会感阻碍了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但他们的行为让我们觉得他们像是要拥有一切。那些终生妒忌他人的人永远都不会对他所生活的群体有所贡献。满怀妒忌的人只会阻碍其他人的发展,剥夺其他人的一切,并让我们感到沮丧。妒忌甚至让这些人以他人的痛苦为乐。
贪婪: 贪婪与妒忌紧密相连,常常相伴而生。在这里,我们所指的贪婪并不是对金钱贪得无厌,而是具有更广泛意义的贪婪,主要指一个人不情愿让他人获得快乐。
憎恨:憎恨是好斗的人的性格特征之一。它既可能非常强烈(如脾气暴躁),也可能相对温和(如关于指责和说出恶毒的话)。憎恨的伪装形式:它有时表现为一种常见的批判性态度,也会表现为断绝一切人际关系。悲观厌世属于轻度憎恨,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对人类的厌恶;
3.2 非攻击型性格:绕道综合征(孤独、焦虑、隐世和孤立、胆怯)
隐世的人很少甚至不说话,也不会留意他人干了什么。即使在最简单的社交活动中,也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冷漠,他们的冷漠既体现在每一个动作上,也体现在做事风格中,包括他们握手的方式、说话的语气、等等。其背后的支持力量是野心和自负。
焦虑:焦虑的人不一定都会全身颤抖,转身跑掉,他们也可以表现为做事拖拉,犹豫不决或找借口逃避。
胆怯:是一种程度较轻但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焦虑形式之一。
绕道综合征不仅包括野心,而且包含自负。患有这种综合征的人喜欢扮演英雄角色—至少是给自己看。他们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个人荣耀,为了让自己变得更重要或具有更大权力。
3.3 其他性格表现形式
情绪多变和喜怒无常不是天生的,是雄心勃勃和神经过敏的人借以表达对生活不满的一种方式。
3.4 感觉和情感
感觉和情感是性格特征的强化形式。
分离性感觉:发怒、悲伤、反感、恐惧等
连接性感觉:喜悦、同情、谦逊
四、有什么用? / 学以致用
4.1. 童年对人性的发展如此重要,学习正确的态度:
儿童培养的总原则:不要让他们觉得生活过于艰苦,抑或让他们过早地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应该为他们创造体验生活乐趣的机会。但考虑到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性,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家庭都遵循这个原则。不幸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在贫穷和充满贪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4.2 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情绪和性格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4.3 了解别人:识别伪社会感,防止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