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观赏(剑桥艺术史)》读后感1600字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观赏西方绘画的书,几天时间,已读了两遍,受益匪浅。
本书作为剑桥艺术史系列书籍的第一本,着重讲了西方绘画欣赏的基本知识,所引用的画作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和流派讲解,而是依据内容适时引用,便于理解。书中大概讲了六大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以典型画作为例,读完之后,欣赏画作,认识大师,提高鉴赏水平都兼顾到了,相信后面的系列书籍读起来会容易很多。
六方面内容整理如下:
一、观赏绘画的方法:从解答几个问题入手,
1、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2、了解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3、看作品是否写实?
4、考虑它的构图设计,也就是看它如何使用颜色、如何运用形状。
二、不同绘画类型的典型画作赏析
1、风景画与海景画
2、肖像画
3、风俗画与静物画
4、历史与神话
5、宗教画
6、平面装饰画
三、传承
艺术家不可能凭空创造,他们经常受别的艺术家和过去传统的启发,即使是背叛一个传统,也仍然表现出对那个传统的依赖。传统好比土壤,艺术家从土壤里成长并从中获取营养。
画家利希滕斯坦曾经说过:“……我公开嘲弄的东西,正是我热爱的东西。”
四、布局及空间表现
通过画作的布局和空间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学会识别画家为达到特殊效果而创造的种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画为什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们看到三幅不同布局的《最后的晚餐》,领略不同时期不同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构思。
五、绘画风格分析:对比文艺复兴(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和巴罗克艺术(17世纪)特征(沃尔弗林的绘画理论):
1、线型风格”和“非线型风格”
“线性风格”:所有人物以及人物形象范围内和范围外的一切重要物体都用线条清楚画出;有明确的边界;每一个人物都是平等着力的,都像塑像一般分明醒目。
“非线型风格”:画中人物不是平等着力,而是彼此交融,明亮的光线从一个方向射过来,把有些东西照得很亮,而另一些东西就显得黯淡。在黯淡的地方,轮廓消失了,快捷的笔触把单个的成分连接在一起,而不是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区分开来。
2、“平行布局”和“退缩布局”
“平行布局”的意思是绘画中的所有部分都安排在与该画表面平行的若干个平面上。
“退缩布局”人物与画面形成角度,并向景深退缩,由此而主宰构图。
3、封闭结构”和“开放结构”
“封闭结构”把所有人物都放在一幅画的框架之内,构图的基础是横线条和直线条,与画框的形状呼应,也适合于画框所确立的形式。给人以稳定和平衡的印象,并带有某种对称的倾向。
“开放结构”中,强劲的对角线与横平竖直的画框形成反差,对角线不仅体现在绘画表面,而且向后伸展向远方。人物形象不被局限于画框内,而是在边缘被切断。这让人感到空间是无限的,它流出了绘画的边框。这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构图,它隐含着运动,并有瞬间的效果,与文艺复兴绘画的平稳恬静正好相反。
4、“多重性”和“统一性”
文艺复兴绘画明显地分成许多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如雕塑群像般自成一团,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独特色彩;而巴罗克绘画更加具有一以贯之的“统一性”,主要用直射的强光来做到这一点。
六、画中隐喻和创作水平
以扬·凡·爱克的《乔凡尼·阿尔诺菲尼和他的新娘》为例,说明相对于早期绘画布满了一眼就能看得懂的象征物而言,15世纪的画家却希望把作品表现得更真实。于是就用隐含的象征把他们对自然的研究提高到一个精神的层次上。这是一幅非常杰出的画,让我们记住了画面里可以包括更多的东西,而不仅是一眼所能看见之物。
同时,内容相同的画作,不同画家的创作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优秀的画家知道如何构图,他对和谐的色彩很敏感,对不协调的色彩很反感;他对传统知之甚深,既知道它的力量,也知道它的限度;他的作品让人满足、给人以欣喜和惊奇,能加强我们对主题的了解,提高我们对形式的认识。但伟大的画家却具有神奇的天赋,能够为我们开辟一个情感和视野的全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