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修订版)》读后感1300字
第二遍读这本书了,毫不夸张的说,林奇是我最膜拜的投资大师。对林奇的欣赏,不仅仅因为他在世界公募基金行业的地位:林奇在公募基金业的地位,如同邓肯对于现代舞蹈,乔丹对于篮球,老虎伍兹对于高尔夫。从他执掌麦哲伦基金直至1990年离开的13年里,麦哲伦基金的年复利增长率高达29%。如此大规模的一支开放式基金,在面对投资者不断申购赎回压力维持现金比例的同时,又要面临监管机构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投资比例的限制,能够做到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一个奇迹。更何况在林奇退休的一年后,美国股票市场迎来了20年以来最大的牛市。可以预想一下,如果林奇没有选择在前一年退休,是否能够创造更大的奇迹。
除去林奇创造的传奇业绩之外,我最钦佩的就是他能够在1990年选择退休,在他职业生涯最巅峰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回归家庭生活,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引用林奇自己的话说,
“我无法享受经常与家人相伴的幸福时光,无法享受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的天伦之乐”;
“我的宝贝女儿玛丽、安妮和贝思为我举办了一个生日晚会,庆祝我46岁生日。在生日晚会进行到一半时,我心头忽然一震,我突然想起来,我的父亲就是在他46岁时离开人世的。当你意识到自己竟然已经比父母活得还要长寿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原来自己和他们一样也要离开人世;你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活着的时间实在是非常短暂,而之后的死亡却会是无比漫长的”。
另外,我想林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他的勤奋:
他一年的行程达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05他就乘车去办公室,晚上19: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数十个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并多次提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家公司调查一遍,假定每打一个电话5分钟,那么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没有如此般的勤奋和对投资的热情,也不会成就林奇的传奇一生。
第二遍读此书,注意到了第一遍阅读时候没有重点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1、相反,高市盈率对周期性股票未必是坏消息,通常这意味着企业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不久其经营情况就会改善,收益会超过分析人员的预期,基金经理将急切地开始买入这只股票。这样,股价就会上升。
2、深入思考的读者会更进一步想到渠道和用户在一些行业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点单纯从财务方面看是无法会意的。作者也曾在书中提到,选股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只注意某一个方面是非常危险的,仅仅沉迷于财务细节常常会适得其反。
3、企业花起钱来就像烂醉如泥的水手,尤其是在并购企业和购买房地产上。结果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还有巨额的债务需要偿付,因此公司现金流量很高,但收益却很低,这就是一些公司的典型特征。
平心而论,对于非入门的投资者来说,此书的内容可能略显浅显。但文中绝对不乏可以启发读者的观点。例如,林奇相较于传统的价值投理念,其建仓之快,换手率之高,颠覆了很多价值投资者的价值观。仔细思考并结合林奇在书中提到的案例,其内在逻辑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最后引用一句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话:“昨日无法攀登之高峰,明日看就像脚下的蚁丘”。致我心中最膜拜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