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纪念版)》读后感1400字
故事情节很简单,多的是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
同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很有特点。
顾名思义,或者浏览简介,会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操纵我们对这本书的看法。其中的性描写甚至让部分人望而却步。然而没有了性,起码人类暂时无法繁衍。很多时候,传统观念仍然主宰着现代社会。“存天理,灭人欲”这些极端的例子,没有被人们很好的消化,便为现代人的极端做法——荒诞无耻的夸夸其谈和清心寡欲的默不作声做了背后的推手。
主人公,基本上可以说是康妮和梅勒斯,体现出了非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众自我主义的思想。无论是他们的生活,还是成长,都很注重自我的感受。甚至在考虑他人的时候,他们最终也在为自己的以后做出打算。这是中西方文化中甚为不同之处,或者说是曾经的东方文化。现在我们的教育虽仍旧大力倡导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但社会中却多了为个体发挥的诸多机遇,利弊共存。我们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前进,而人类也正在走这样一条路——不停的探索。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工业时代,而退出战争也厌倦了大工业的梅勒斯,在激愤中一边深深地痛恨着冰冷的机器,一边为无法改变这一切并认为人类也将无所作为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隐居山林,与残存的林子为伴。在他身上,或者说是心里,我感受到了男性细腻的一面,而在外表(固然没有很阳刚),用语中,却又感受到男性粗犷的一面。他们其实也是脆弱的,但千百年来,仿佛有一种力量,要将男性变做有力的一方,以维持这阴阳的平衡。每当他们显示出一丝一毫的不情愿,或者是其他的本不应该属于男性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就会被冠上“弱者”的称号。如今很多男性的“女性化”,也许可以看做男性的自我解放也不一定。
康妮。男爵夫人,贵族小姐,享受着上层社会中上等人的生活,却向往着纯粹的爱与自我。她在雨中裸身奔跑的一幕,仿佛有“竹林七贤”的气韵。这充分表现出一名生活在工业时代,依靠父辈或丈夫,或者说依靠男性生存的女性,渴望挣脱俗世束缚的强烈愿望。她是一朵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可是身不由己变成了众人闻香的牡丹。她的精神上是独立的,即使在她与梅勒斯订了终身的时候,她仍然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她始终是一位不断成长着的女性,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这是难得而且少见的。作者的笔触生动而又有意识的塑造出了这样一个较为出色,性格饱满的女主人公,反观梅勒斯,则相对比较内敛。他出场比较晚,尽管他的阅历很丰富,但他某些时期作出的选择,他在面对某些事情时的含糊其辞,我实在不想用谨小慎微来解释。在作品的末尾,作者好像突然发力,开始着重描写梅勒斯,使得人物形象在结尾得到丰富。正如末尾采用梅勒斯写给康妮的信作结,一方面表达了梅勒斯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一方面别出心裁,让读者心中较为欢喜。
作者劳伦斯,出生于工人阶级,但我却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仿佛“性灵派”的思想。他对性的直接的描写(其实作者的用词还是较为文学化的),毫不做作的揭示人对性的需求,他对社会的看法,借由主人公之口说出,无一不在昭示着他个人的心思,磊落而不做作。
总而言之,整本书对于了解工业时代下的人们,对于爱的定义,对于生活的方向等,都很有启迪效果。人生,本不在于读了多少书,认识多少字。只是人多了,就难免有比较,平庸,也就随之而来。其实我们每个人能活出自己,就已经很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