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读后感_2400字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读后感2400字

1.知行合一: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我们通常说,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做事的勇气却一点点被消磨掉,人都有惰性,过度的思考只能带来拖延,而“三思”又是自己拖延下去的绝佳借口,于是事情就一拖再拖,最终等到拖不下去的时候,才仓促行动。而行动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在行动中才呈现出来的,而此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草草收场。
事前的“三思”其实和事实脱节很严重。只有先去做了之后,才能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他的父亲听说这件事之后觉得他是狂妄自大,但是王阳明却从立定志向之后,就一直在行动的路上,他处处寻师访友,学习做圣人的法门,虽然屡试屡败,但是他却一直在不停地尝试。
为了验证“格物致知”的道理,他特地跑去格竹子,虽然没有格出什么道理,而且还大病了一场,但是他却也因此知道了通过外物寻找“理”是行不通的,这对他后来开创心学,不可谓不重要。
正所谓,吃了梨子才知是酸是甜,穿上鞋子才知那里夹脚。
只有先行动起来,才能发现有哪些问题,边行动边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去实践一次。做,还有成功的机会,而不做,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不要想太多,先行动起来,纵然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2.知行合一:注意循序渐进
王阳明曾言:“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些人致知,也只是依据各自的能力尽力而为之。今天的良知仅到这样的程度,就只依据今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明天,良知又有新的体悟,那就从明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如此方是精一的功夫。同别人探讨学问,也必须依据他的能力所及。
俗话说的好,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万事万物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荀子·劝学》中说:“学习,从哪儿开始呢?到哪儿终结呢?答曰:依其顺序来说,就是从《尚书》开始,到读《礼经》终结;依其意义来说,就是从成为学士开始,到成为圣人终结。”
虽然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但是要做事,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有新的领悟。
这就如同树刚萌芽,用少量的水去浇灌。树芽稍长了一点,再多浇一点水。树从一臂粗到双臂合抱,浇水的多少,都要根据树的大小来决定,刚萌生的嫩芽,如果用一桶水去浇灌它,就会把它泡坏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3.知行合一:要在事上磨炼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王阳明有个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学习知行合一的学问,但是他平时公务繁忙,担心学不好,于是问王阳明应该如何取舍。
王阳明笑着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抛下公务来听我讲学呢?我的学问是行的学问,需要在事上磨炼才行。
你在断案的时候,面对犯人,不会因为他的无礼而愠怒,不会因为他的讨好而开心,不会因为他的恳求而失去主见,不会因为自己事情庞杂而敷衍了事,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纠正,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所以知行合一如果离开了切实的事物,反而会没有边际,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在修行。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态也同样重要,王阳明南赣剿匪,多次身陷险境,但是他却处变不惊。每次都能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做出最有利的判断,而这也是王阳明每次都可以化险为夷的关键。
只有日常中多注意在事上的磨练,在各种事情上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让自己心境逐渐处在一种十分稳定的状态下,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遇事不慌不乱的素质。
4.知行合一:笃行才能出奇迹
王阳明有句话: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意思是,当我们已经分辨清楚,思考缜密,问得详细,已经学会了,还是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笃行,这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不单做学问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想做到炉火纯青,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孔子当年向音乐大师师襄子学琴,师襄子看他天天弹一首曲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你弹得不错了,可以试试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熟悉了曲子,但是弹奏的技法并没有完全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法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技法,但是还没有领悟作者在曲中蕴含的情感。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提醒孔子说,你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情感了,是不是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呢?
孔子说,我还没从曲中领悟到作者的为人。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弹奏曲子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副庄重肃穆的样子。
孔子高兴的对师襄子说,我终于知道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志向高远,应该是个统治四方的诸侯,只有周文王有这样的气度。
就这样,孔子用了超出常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精益求精,把这首曲子弹奏得炉火纯青。同时举一反三,孔子在弹奏其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得心应手。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化”。在社会浮躁风气渐盛的今天,笃行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
一件事,不是说表面上学会了就行,只有通过“笃行”来不断地琢磨学习,反复咀嚼,才能把事物本身的规律内化于心,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使得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中。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5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200字

    我读了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叫《陶罐和铁罐》。里面主要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一个陶罐,一个铁罐,铁罐非常骄傲,瞧不起陶罐,常常系落它.而陶罐则是非常谦虚。许多年过去了,王朝覆灭了,两…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90
  •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读后感600字初中

    跨越种族的爱:记住我,好不好?――读《让我陪你重返狼群》有感 读完了《让我陪你重返狼群》,我才知道,我先前对狼的认识甚至如此的浅薄。 狼,犬科,从古至今,名声一直是很不好的。记得小…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01
  • 《会赚钱的妈妈》读后感1000字

    会赚钱的妈妈不焦虑-《会赚钱的妈妈》读后感1000字-读书笔记: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句话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最近经济萧条,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身边人不断的消费降级,…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0
  • 《Oliver Twist-雾都孤儿 (英文原版)》读后感_800字

    《Oliver Twist-雾都孤儿 (英文原版)》读后感800字 嗯…终于看完啦 第一句话,就像舍友说的,像我这样随便问个单词都不认识的,绝对是靠顽强的意志看完这本书…

    读后感 2022年8月31日
    94
  • 记得微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一位良师益友,比什么都强。我读了许友彬主编的《记得微笑》,就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 书中的主角叶香美,自幼娇生惯养,被谓为“公主”。可生…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02
  •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600字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 静静的草芽上凝着颗颗雨珠,散发着缕缕草汁的清香,在天地之间久久回荡,似乎永远不会消散。窗台上,纸笺中倒映着古往今来多少名人的影…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1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