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800字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在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全文以聂赫留道夫的思想变化为主线,可以分为:第一阶段是尚懵懂且纯洁的阶段。
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
第二阶段是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放纵中堕落。踏上社会后,聂赫留道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
第三阶段是从精神的死亡走向复活。聂赫留道夫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后,决心改过自新。
而通过对另一个主角玛丝洛娃的描写,作者描述了俄罗斯底层民众遭受的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
而玛丝洛娃她重新“爱”上聂赫留道夫,也不只是聂赫留道夫有真情实意,玛丝洛娃最自身的崇高品质非常重要,最终她为了爱而做出了残酷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灵魂最终获得了“复活”。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最终也未找到解决俄国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托尔斯泰宣扬的只是一种非暴力政策,即“不以暴力抗恶”,他虽然厌恶当局者,但是却反对报复政府的统治。
托尔斯泰只希望通过福音书里的教义教导人们向善,企图以此感动所有的人,使统治者也向善,达到社会的安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理想。
然而,这种“理想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作者也没给出聂赫留道夫最终的出路。
或许这就是托尔斯泰追逐的人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或许,这是托尔斯泰在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要有一项总是在追逐的东西,才能变得充实;而我们就是要有一样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才能最终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