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读后感_2200字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读后感2200字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萧伯纳说: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 我想没有哪一样东西会比食物更能恰如其分地安慰人心。如果有,那就是爱。只有爱和食物同等分量,不分伯仲。

全世界没有一样东西能阻挡热恋中人炽烈的激情。有了爱情,其他一切都无足轻重,不论生活艰困、岁月肆虐、体力不支、聚少离多,爱人们总是有办法相爱,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大吃大喝是通往情欲放纵的康庄大道;如果不加节制,就失落了灵魂。”灵魂跟吃饭绝对是有关系的,灵魂是轻盈的,过分肥壮只会牵累灵魂。

若将精工细作的江南面条比作捧在膝上的玲珑少女,西北的面条就是肉感厚实的高挑女郎,须得整个脑袋都埋进她怀里,销魂蚀骨。

我的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往西,能在一万八千公里国境线上每一个节点都吃到的食物,唯有面条。在一些人眼里,面条是一日之晨最重要的一餐,在另一些人眼里,面条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主食,在你的眼里,面条是伏案熬夜至凌晨,家人奉上的一碗亲情,在他的眼里,面条是值得毕生追求的美食,明明有千百种滋味,偏偏都唤作同一个名字。好的食物可与人心意相通,有时吃着吃着,心里感动,一不小心会哭出来。

早饭是一日之始,宜温厚,提神醒脑,可为一日开个好头。面包蛋糕虽好,除非刚出炉,否则绝抵不上咸菜就热粥的饱暖幸福感。豆浆油条吗,自然不必再说。

这是舌尖上的故乡,而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加起来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我毫不介意去爱别人的故乡,譬如菌子的云南,腊肉和豌豆尖的四川,干丝的南京,肉饼的香河…… 我认为中国的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其中一些譬如沙县、成都、广州、沙湾、昭通、金华、桂林、德州更加神圣而不可分割。没有猪肉炖粉条的东北不是东北,没有火腿的金华不是金华,没有龙井虾仁的杭州不是杭州……谁不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吃,就咬死他们。

在北方就一定要涮羊肉了。黄铜老锅用的是炭火,燕京啤酒叫上一箱。食材不必丰富,羊肉几大盘,大白菜冻豆腐千层肚,三五样足够。重点还是羊肉,一定得先涮,这样汤底立马变得馥郁起来。北方的羊肉超越南方太多,带着一点点膻气,却又肥美得令人发指。烫得嫩嫩的羊肉在麻酱韭菜花的蘸料里滚一下,立刻塞进嘴里,真是让人停不下筷子。而大白菜则是另一种自由的灵魂。吃多了肉片有点腻的时候,把大白菜煮软,不用蘸酱,捞上来待凉一点后再慢慢撕咬开,舌尖就会感受到北方的大白菜自有的一股甘甜。

在自己家请朋友吃饭,做火锅无疑是最方便的。从超市开始,就已经是一场美食之旅。肥牛片、脆皮肠、金针菇、茼蒿菜、青笋,装得购物袋满满的。拎回家,插上电磁炉,坐一壶开水,现买的火锅底料虽然味道欠缺,但诚意能将味道补够:丢一根猪大骨,拍几片老姜,若是朋友都嗜辣,就再丢一把干辣椒。用香菇肉酱配上花生酱做蘸料,倒一点点醋。一边吃一边吹牛、八卦,互相调笑,把所有能喝的酒都喝光,这顿火锅几乎能吃上四五个小时。最后也不知道是醉了还是吃累了,大家懒懒瘫坐在椅子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闲话,把锅里残留的食物慢慢吃光。最后再煮几包方便面,大家你争我抢将它吃光捞尽,各自抚着肚子悠悠回家去。

记忆也是一个柔情的骗子,用时间酝酿出来的花言巧语将过去修饰得美好异常。不过我想每个人都是愿意上当受骗的,因为现实总有那么多的残缺,我们都希望从记忆中追寻那些虽已逝去,但却是永恒的美好。

记忆是一把最好的蒙太奇剪刀,瞬间镜头就切换到最近。刷碗的男人是最性感的。喧嚣过后仍不忘帮主人收拾好房子,于细节处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感。当我们身边环绕了拿无知当噱头的人、追求浮华虚荣的人和标榜自我的人时,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便如同一股劲风,在一片雾霾中带来一丝清新。 听其言,观其行。从每次聚会谁刷碗,固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谁又能说每次聚会时来往于地铁站和聚会地点之间负责迎来送往的朋友,不是更不辞劳苦和深藏功与名呢?

《赤壁》中有一幕,刘备为前往东吴游说孙权的诸葛亮践行,盛了一大碗饭,说:“去东吴的路途遥远,需要体力,多吃点。”人生也一样,路途遥远、曲折艰难,一样需要多吃点,补充路上消耗的体力,劝你吃饱饭的人往往是爱你的人。

在山里,酒是人情,酒是建立从无到有的联系必不可缺的催化剂。你敬第一杯酒时是陌客,心情惶惶,你先敬黄土屋的主人,再敬村中百岁的长老,你敬带路的樵夫,你敬种粮的农夫,你还要敬群山的神灵,敬达西村的祖先,敬主宰丰收的天地。你敬他们,他们也回敬你,你饮尽最后一杯,脑海空白,酣醉倒地,酒气渗进泥土,群山与它的子民便接纳了你。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样,你对我好一点,我对你也好一点,如果双方都觉得对方对自己太好,而自己做得并不够,自己的收获远大于付出,就会更加心怀感恩,更加用心对待对方,这样彼此之间就像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暖流,缓慢而又有力量地循环。

人类的胃,是标准的文化之“胃”,别人觉得再好吃的东西,没有文化的支撑,你也会觉得味同嚼蜡。出过国的人想必都有过饱受西餐摧残的经历,回国后的第一选择往往就是吃一大碗面条来纾解相思,更有甚者出国时就带着速食面了。是西餐不好吃吗?不,是中国人的胃不适应,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在作祟。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愿你在爱的道路上有TA和美食一路相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5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人生有很多无奈,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死。生命是一次无法返程的旅行,我们都是这次旅行中孤独的流浪者。 每个生命都是孤独的,无论你身在何方,心在何处。有人习…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02
  • 《花季雨季》读后感450字

    【第1篇】 十六岁的青春年华,既是花季,也是雨季,充满着坎坷,隐藏着挑战,后退一步会一蹶不振,前进一步能沐浴阳光。或是因为自己即将迎来这个花季,或是因为对长大的憧憬,我翻开了《花季…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82
  • 读《坚守生命》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9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最近,我读了赵泽华的《坚守生命》,深深被我感动了她人生的历程所震撼。,我看到的是痛读懂的是坚强。她带着伤残的肢体,…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44
  •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800字

    这是一个拥有悠悠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古老国度。 蜿蜒的如一条巨龙在广袤大地上安卧,彰显着民族的气魄;富丽堂皇的、鬼斧神工的敦煌莫高窟,显示出华夏子孙的智慧;磅礴的五岳、虔诚的青藏高原…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75
  • 《智齿》读后感_1400字

    《智齿》读后感1400字 胡说八道读后感:我一定不拔智齿了 太精彩了,太精彩了,太精彩了! 上一本能让我一次性看完猛的清醒过来的小说已经记不得是什么了,但这一本太精彩了,它让我不得…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28
  • 读《虎女蒲公英》有感600字

    大家都知道,沈石溪是小说大王,以前,我只是听们说过他写的书,们都喜欢看他写的书,所以和我讲起来是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看同学们那么喜欢看,假期里,我也特意去新华书店里买了一本《虎女蒲…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