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心理学》读后感1200字
人生而为欲
我已经大抵忘记了我一开始找欲望这个词语时候遇到的什么问题了,不过这本书给予了我很深的感触。以下说自己的感受,还有书中的客观评价。
人,是什么,或许这个命题在我们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就问过,可是就连大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可能给你答案,所以我们一直在问自己,有的人长大了,好奇心也被磨没了,变成了自己父母亲的模样,为了生活而生活,从来没有质问过生活。而欲望就是生命的最终答案,我们生于欲而归于欲。在某一次我们父母亲对于肉体渴望的亲密结合后,偶然而又奇妙的诞生了我们,在我们还在子宫内就感受这外界的五官感受,眼耳口鼻所产生的五官牢牢锁住灵魂。我们渴求吃好吃的东西,否则人生也是白活,我们渴求看到最美丽的风景,否则人生会有遗憾,我们渴望喜欢上最美丽的恋人,尝试禁果的爱情,这样才有价值。欲望没有错误,也是因为欲望让我们从农耕文明向着社会文明进发,但欲望也像是潘多拉宝盒,有许许多多的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自己也永不知道。当年佛祖释迦牟尼是为了寻找人类痛苦的根源而修行成佛,他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了6年,然后找出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欲望。而佛教哲学中,“舍得”的智慧也为人类找到了解决痛苦的方法。人们生活在无休止的欲望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活着就是对这些欲望进行控制,控制不好就会身败名裂,而控制欲望的智慧就是“舍得”,学会在纷繁杂乱的事物中取舍、取量。
舍,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为无,舍得舍得,只有内心无求方有得,心中妄念太深反而无所得。该放下的始终应当放下,不沉迷过去,不陷于未来,合理控制欲望,内有激情,外表从容不迫。
写给自己的话:人生的一切无非欲望作祟,太在意成绩反而无所得,太在意功名反而身陷入其深,太在意感情反而成为牢笼,人活在世,看似有所依,实则无所依才是最高境界。
接下来谈谈这本书,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大概又是什么鸡汤文吧,可是没想到却是一本好书,说是好书还要基于自己,一是我的经历刚刚好对这本书的内容能够理解,二是这本书适合我,三是我在她身上明白更多,所以才说是好书,一本书好不好,大都和读者的经历有关的。书中很详细的说明了欲望这个情绪是什么,也从多个方面来分析欲望,从事业,爱情,学习,生活,等等,凡是生活涉及的都说得很明白,我,受益匪浅。但是书中总觉得分析得不够那么深刻,而显得有些浅陋,这多少可以原谅的,毕竟作者不是科研人员,可是还是希望能严谨严谨一些。一本书就像是遇到一个好的另一个对象,对于我这种不主动而我慢热的人,她总是让我感受她她的内涵,庆幸遇到。
一本书要和你有共同的感受,你能读懂她,她也能体会到你。一本书还要让你能够深华自己,你在她身上学到不一样的东西,你的见解又让她学习,这才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