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者》读后感700字
2017 37/40 《懦者》
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看了很多,抗战题材的小说却是第一次读;梁晓声的散文读了很多,梁晓声的小说却也是第一次读。
读《懦者》最大的感受是懦者其实不懦弱,只是在那抗战烽火中、民族危亡的时代,大义凛然的英雄式人物很难存活,为了保卫更多同胞的生命只能以唯唯诺诺、苟延残喘的方式生活,靠讨好鬼子、麻痹鬼子的方式谋求一线生机。看到最后主人公终于找到机会在鬼子的食物中下了泻药、解救出我方全部人质、又巧妙地带领大家端了鬼子老巢时,真是觉得解恨解气!
还有两点很深的感触:
1、老鬼子池田的如下一席话代表了日本侵略者瓦解被侵略者抵抗力的“智慧”,只可惜中华民族的战斗力不是那么容易被击垮的。
“一个中国人,即使他内心里是恨我们的,我也能用我的智慧,为了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长远利益,将他培养成我们非常需要的走狗,一个我们在中国民间的小小的,汪精卫式的榜样中国人……”
2、本书最后三十页“后来的事”让人读起来更觉悲凉。主人公即使是在抗战年代被人误解为有狗、汉奸,也不如在内战、文革年代被猜忌、批斗来的惨烈。
“批来斗去,夫妻二人渐渐明白,与其说他们是“革命”的敌人,莫如说他们实际上成了“革命者”们的玩物。批斗他们能使“革命者”们无比娱乐。而那种时代是缺少娱乐理由和方式的时代,而人又是多么需要娱乐的动物,中国人也不例外。成了玩物比是敌人更加可悲。因为批斗敌人的方式,无非就是戴高帽子、挂大牌子、剃阴阳头、以墨泼脸、扇耳光、皮带抽、冬天勒令在严寒中冻几个小时、夏天被迫在大雨中淋,或在烈日下晒那么几种;而同时又成为玩物,被凌辱被虐待的方式,则就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