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医书中的养生智慧》读后感1300字
#健康之语#
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称,可代替粮食,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栖粮食”,与桃子、李子、杏子、枣子并列为我国古代五果。栗子的营养成分丰富,其主要的成分是糖类。另外,栗子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这是许多粮食所不能比拟的。新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所含的维生素C还要多。栗子中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除此之外,栗子中还含有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对于人体都有很好的营养补充效果。
中医认为:栗子味甘、微咸,温。入脾、肾经。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主治反胃、呕吐腹泻、腰脚软弱、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等病症。对于预防动脉硬化、骨质疏松和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以与人参、当归等媲美。
栗子有很好的养身功效,冬季食用对人体更为有益。栗子有“肾之果”之称,生吃时补肾的效果更佳。食用栗子对于因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或因肾虚引起的久婚不育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栗子中富含核黄素,因此常吃栗子对于防治口腔溃疡和日久难愈的儿童口舌生疮极为有益。栗子中富含维生素C,能维持牙齿、骨骼和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
除此之外,古代医典中还记载:内寒暴泻如注者,可煨栗子20枚顿食;小儿泄泻者,可用栗子5枚,柿饼一个,粳米适量煮粥食;凡脾虚泄泻者,可做栗子扁豆羹,调糖服食;小儿脚无力,以至三四岁尚不能行步者,可每日进食数枚生栗子;凡气管炎者,可将栗子炖肉食;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病症者,可单用栗子生食;凡用于痢疾、健脾、止泻等病症者,可将栗子配伍茯苓霜、大枣、粳米熬粥食;因肾虚而使得腰腿酸软、筋骨无力、齿根浮动者,可将栗子生食,也可配伍猪腰子熟用;用风干的栗子壳烧成炭再碾成粉状,加蜂蜜调和后用水冲服可治内痔出血;用栗子壳与夏枯草、丹参复配,可治疗急性颈淋巴结炎和甲状腺肿大。
栗子可以和很多种食物搭配食用。栗子与鸡肉、牛蒡搭配,营养更为丰富,还可补脾造血;栗子与红枣搭配,具有健脾、益气、养胃、健脑、补肾、壮腰、强筋、活血等作用,适宜于肾虚、腰酸背痛、腿脚无力及小便频多者;栗子与粳米做成的粥能健脾强胃,可以增进食欲,因此特别适合于胃功能不佳、脚腿无力的老年人;栗子与猪瘦肉搭配,可治疗气管炎。
栗子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加工制做栗干、栗粉、栗酱、栗浆、糕点、罐头等食品,均营养丰富,老幼皆宜。其食用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作为零食食用,或做在饭菜里吃。饭后不宜大量食用栗子,这是因为栗子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栗子含糖量较高,所以糖尿病人不宜食用,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栗子生食不易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故一次不宜食用太多。果子性温补,易上火者应少吃。另外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患有风湿病的人也不宜食用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