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盛世背后》读后感1600字
打个四星。书中的观点大部分赞同,只是信息有些滞后。
经济问题大部分被剖析出来了,但08年金融危机时四万亿政策不出台,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如果不流向房地产这个蓄水池,转而流向生活必需品的话才是灾难。
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些难以理解,我们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去山寨化这一点很好,科技兴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毕竟拼多多都可以上市,确实是一大诟病,如果国家没办法保护专利,也就不能指望有创新。
国家养着大量的经济学家,这些尖锐的问题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毕竟人民的安稳生活也是建立在国家富强但基础上,习上台之后大力推进反腐工作,目前看来成效颇丰,不管是政府单位还是国企,都应该逐渐走廉明的路线。而且如今支付宝的横空出现,确实是改变了银行,鞭策着银行进步,可惜此书没有提及。
前两年盛传网购击垮了实体经济,其实不然,网购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购物方式,但买的东西还是那些,只是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企业没办法有那么多盈利而已。再加上门面店铺的费用高昂,实体店自然不占优势。
真正拖垮实体经济但是什么呢?依这本书的观点,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国家的宏观调控上。在经济危机时,国家不出来救市恐怕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毕竟中国是出口大国,在消费和出口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只好用投资来拉动经济。房地产行业但横空出世,也算是顺势而为。也正是这样但经济泡沫导致生活成本迅速增加,一代人的积蓄都用在买房上面,必然会压缩其他的生活成本,很赞成房地产行业是在透支未来几十年多经济这个观点。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们一向自喻为世界工厂,有着数额非常高的出口。但其中的实质不是我们生产的东西售到外国,而是我们作为打工仔帮老板生产东西销售到老板的家乡。我们得到的好处就是拿到了一份工资,出卖劳力换来的工资。如果手里不掌握技术,永远也只是一个螺丝钉。
太平盛世下潜伏着太多危机。先是美国对中兴的制裁,中国对企业太依赖外国但技术,所以中兴只得赔偿600亿。后贸易战打响,美国底气很足,前后提出2600亿筹码,科学技术还在别人手里,中国手里大致夜只有1600亿筹码。虽然是两败俱伤但局面,但谁也不好预料下一步会怎么走。
其次是房地产经济的泡沫。一边是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一边是房屋空置率的上升。房价什么时候会触到天花板,二手房市场的低迷,土地流拍报道频出,国家的调控仿佛都在暗示国民房地产保不住了。但有多少地方政府是被捆绑在房地产行业的,有多少制造业的企业转去做房地产,泡沫一旦戳破,炒房客们血本无归,开发商楼盘砸手里,银行会产生多少坏账,这几年买了房子但接盘侠门又怎么会甘心,我们都在祈祷房价下降,或许会降,但绝不会是大跳水,国家不允许。补一个,前两天看到海信房地产来我们学校开宣讲会,心生寒意,作为全国制造业巨头,不把钱投在研发上,也来掺合房地产了,可见哪一个来钱快,也可以想见青岛目前但产业畸形。
最后一点,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制度等改革衍生了一批又一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多选择留在一二线城市,导致其他城市人才不断流失,一线城市人口饱和,没有人流量,地方政府只好不断圈地卖钱,来完成国家指标,而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去小城市发展?因为小城市的坚持设施建设和大城市没法比,工资和机遇也天差地别。突然想起来天津的人才引进计划,本科生直接落户,听起来是多么诱人,当资本家的嘴脸瞬间浮现,落户之后两年不买房就剔除户籍,这不是很明显是为了寻找房地产行业的接盘侠吗?借助着城市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搞这一套,说好的一部人富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呢?
对于国家税收政策不了解,不予评价。虽然大环境如此,但有能力的人依旧可以风生水起。
这两年国家也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了,也希望能够警醒一线活在安乐窝的人,不造世,便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