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套装共12本)》读后感_450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套装共12本)》读后感4500字

《丘吉尔的至暗时刻》

在一个周末看了电影至暗时刻,由于事前没有任何期待,也没做任何功课,懵懵懂懂看到第20分钟时,我知道遇到一部好电影,看到一半时,我知道遇到了神演技,看完整部电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想二刷。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已不需要任何说服,来告诉自己这到底是不是一部优秀电影。上一次这种兴奋感是在几年前,看完伍迪艾伦的“蓝色茉莉”后。

影片里的丘吉尔,没有太多首相光环,是一个暴躁,嗜酒,老态加醉态,甚至不懂怜香惜玉的孤僻老人。有时候又萌态十足,前一刻训哭女秘书,后一刻满世界找他的爱猫。硬着头皮穿上正装去接受首相职务,夫人温暖的鼓励让他发出“吼吼吼”的自嘲。以66岁的高龄,匆忙上任不到两周,就要面对英法四十万联军被困敦刻尔克海滩的残酷现实。在西欧各国纷纷陷入纳粹魔掌的电文中,在绥靖派要求和谈的逼宫声中,他像一头孤独的困兽,在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下,四处求助碰壁。他像普通人一样内心极其焦虑恐惧,以至于出现短暂的思路混乱。而他却用近乎偏执的精神作出顽强抵抗战斗到底的决定。这一决定在当时当刻近乎疯狂!他用冷静而又极富激情的智慧说服英国人民:在羊入虎口时,求和是绝路,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是啊,和平的美好愿望绝对不是在坐在谈判桌上就可以轻易实现的。幸运女神在1940年的5月向英国人仁慈地展开双冀,海神波塞冬让本是波涛汹湧的英吉利海峡平静如镜,天空又神奇地阴云密布。原指望三万多人能返回就谢天谢地的“发电机计划”,最终结果是三十多万军队平安返回英国本土,为英法联军保存了重要的实力,至此二战开启了转机模式,为胜利埋下郑重的一笔。丘吉尔神奇地打赢了出任首相后的政坛第一战,而且战绩辉煌。此时,再也没有求和派的势力作对了!他在他那次最著名的演讲后,在一片欢呼声中走出议会大厅,电影就此定格。那是欧洲历史上甚至是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丘吉尔用点燃雪茄烟的那丝微弱亮光,带领英国人民走出那一刻。

历史如果是一场电影,那二战史就是几千万群众演员用真实的鲜血演绎的残酷血腥的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关于杀戮的恐怖故事。在西欧各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的那一刻,是什么样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一个矮胖的英国老头仍然站在那里?很多人评价丘吉尔的表现不像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所为:因为用一个正常人的逻辑和思维模式,像丘吉尔的前任张伯仑那样作出和谈的决定的,未必不是一个理智的能减少无谓伤亡的上策。

真实的丘吉尔到底是怎样的人,这个极富争议,极富人格魅力,又集多种才华于一身的英国绅士,是肯尼迪总统的偶像。他如果今天还活着,肯定是个优秀的段子手。他是个浪漫的性情中人,有儿童般的顽皮和直率。他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他撰写的二战回忆录,不仅是珍贵史料,而且就算透过翻译,也能感受到他优美的文笔。在他赋闲在家收入不济时,曾经用稿费养活一家并用来支付他昂贵的酒费。丘吉尔喜欢的香槟和雪茄那可都是奢侈品。他是著名酒鬼:有人模仿他一天的酒量,发现别说还要完成首相繁忙的公务了,就连保持清醒都做不到。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答:Practice! 他不幸拥有“著名的黑狗”,但其实却是个十足的猫奴。电影为了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似乎刻意把他塑造成一个普通的萌老头,临危受命,却带领英国人开始逆袭之路。因为在他上任后所遇到的困境,我们普通人似乎也有类似场景:一个个无人可诉的深夜,一次次走到尽头的求助,一头扎进黑暗森林,在一个接着一个未知深浅的坑里摸爬滚打,反复挣扎着爬出来,即使面对濒临崩溃的人生至暗时刻,也要像丘吉尔一样微笑面对世界,比出一个大写的V,哪怕是反的!丘吉尔身上的正能量不言而喻。不过,难道他真的是个普通人,英国人真的那么好运,随便抓了个首相来当差吗?我带着疑问看完了他的传记,又翻看了他撰写的“二战回忆录”,感觉答案逐渐清晰。

丘吉尔的决断来自于对未来的高瞻远瞩以及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早在一战结束,“凡尔赛条约”签订后,他就敏感地意识到这只是个二十年的休战条约而非和平福音。二战回忆录第一册中,他用近乎痛心的笔触,用大量的详实的数据和事实,阐述了这是个多么愚蠢的条约。他认为二战本应该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人类灾难,那些鲜活的生命本不应该白白逝去。这就是他悲天悯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个性。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一个错误还在萌芽阶段,你只要花微小的代价就可以挽回。一但错失时机,所花费的代价就是几何倍数的提升,以至于最后一溃千里。一战后,他多次大声疾呼,可是这种呼声在一战后的欧洲政坛显得那么不和谐,甚至被扣上了“战争贩子”的大帽子,以至于他仕途一度失意。他对德国政坛的清醒认知使他早早就锁定了希特勒的真面目,他深知和鳄鱼讲和无非是让他最后一个吃掉你。如果没有他的临危受命担任英国战时首相,他顶多也就是个“被漠视的预言家”而已。但是,历史在这一刻一旦选择了丘吉尔先生,那他主战的决心和铁腕的毅力,就绝非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最英明最现实的政治正确!这一点斯大林应该忘尘莫及。早在二战爆发前,苏德已经处于粘粘糊糊的蜜月期。二战爆发后,希特勒的每一次胜利斯大林必定要殷勤献上贺电。要不是双方条件相去甚远,轴心四国的草案,也就是德意日苏结盟的四国草案早已签字划押,今日世界当是另外一番模样。当苏联被侵略后,斯大林作出的应激反应是措手不及。二战东线战场的残酷更是让历史眼晕!幸运女神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丘吉尔的军校出身,以及他两次出任海军大臣的实战业务经验,包括英国在海上拥有的覇气和实力,让他迅速作出从敦刻尔克撒离的正确布署。敦刻尔克之役助他在政坛站稳了脚跟。一个英明的领导,选择做什么很重要,选择不做什么,则至关重要。当希特勒多次向英国挥动橄榄枝时,伦敦在忍受了57天狂轰乱炸依然坚决说“No”!

丘吉尔的灵活多变,他是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贯彻得最彻底的一个人。他个人在英国政坛上几度变换阵营,每次也都能自圆其说。从保守党到自由党,又从自由党回归保守党,对他来说,改变主意是个好主意,这也是被他的政敌多次诟病之处。他曾将十月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他看清了二战前苏联的自私冷漠,和德国为了利益暗通款曲,瓜分波兰。他在苏德会谈期间像征性按排飞机轰炸柏林以示警告。事后他坏笑着说:虽然我们没有被邀请,但是不表示我们不想知道和谈的内容。可就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当天,第一时间站出来发表演说,强调“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而后也的确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又是这位苏联“忠贞不渝的朋友”,在二战刚结束几个月之后,便针对苏联发表了著名“铁幕演说”,可以说他又一次预言了二战后的“冷战”。他深知英国的国力同北美大野牛美国和北极熊苏联相比,最多是条小毛驴。小毛驴的命运就是要及时认清归途。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先要积极自救,他放下英国贵族身段,自谦“前海军人员”,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这个新罗马帝国的新贵,积极交流,为英国谋取最大利益。也正是他,用强大的说服力把美国硬拉上了英国的战车,扭转了英国看似必败的局面,也避免了西欧的全面纳粹化的命运。

丘吉尔拥有绝对的大心脏,打小就有个倔强的脾气。从政后在政坛也是多次起伏,曾因为达达尼尔海战失利,被迫走下政坛。这个让他蒙羞的战役,反倒让对手成了民族英雄。他一度政坛失意,便干脆从军人做起,从卑微的营长开始重新起步,逐步走出人生低谷。电影里似乎有意表现他作为普通人,在英国面临沦陷的巨大危机下,出任首相后困惑的一面。可是在他的回忆录里,他明确表示他享受那一刻,他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准备,就为那一刻!在二战胜利后,他被英国人民用选票请下政坛。事后被斯大林嘲笑:你看看你,你为英国人民打了胜仗却被罢免,你再看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当即回复:我为人民打仗,就是要维护他们罢免我的权利!几年后,他又再度出山,第二次担任英国首相。退休时已年近八十。他为大英帝国打赢了生死攸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也见证甚至亲手主持了大英帝国的漫长葬礼。在丘吉尔1965年去世之时,大英帝国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殖民地。对于丘吉尔这样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帝国主义者”而言,一生犹如梦幻泡影。我想他晚年落寞的大心脏不仅要面对他的“黑狗”,还要面对他再也无法恢复祖先马尔巴罗公爵的荣耀的痛苦现实。

丘吉尔拥有作为政客的善良和人性中温暖的闪光点。在电影中,首相从欢呼声中走出议会厅,电影就此定格。但是历史不是电影,首相要处理繁杂的公务,包括英国被轰炸期间海水和污水是不是会倒灌影响老百姓的安全,玻璃震碎了有没有再生产能力这样繁杂而具体的事务。让我最感动的一个细节是在二战胜利前夕,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三巨头会谈期间。讨论处置战后德国的问题时,有一个小插曲:斯大林半开玩笑地说,为了防止德国在15或20年内再次发动世界大战,必须处决5万名德国军官。信以为真的丘吉尔表示强烈反对。罗斯福的儿子也笑着说,如果5万人太多,49000人怎么样?被调戏的脾气急躁的丘吉尔一气之下离开了餐厅,气红了脸说:不如直接把我拖到花园里去枪毙了算了。他认为在和平环境中,不经过法院审判,任何人不得草菅人命。细节决定一个人的品质和价值观:正是这种坚持,这种对生命近乎完美的尊重态度,使英军的俘虏受到对方虐待的比例是最小的。而柏林被苏军占领后,德国平民百姓受到的虏掠虐待却足以载入史册。还有一个八卦:丘吉尔的母亲,是位活泼美貌的美国女子。在丘吉尔父亲去世后,两度再嫁,两任丈夫都几乎和丘吉尔同龄,其中的一任还是他的政敌。可是他却两次真诚地为母亲送上祝福。难怪老夫人临终前感慨:“我此生无憾,因为我为英国生下了丘吉尔”。丘吉尔去世后,英国皇家破例为他举行了国葬,三十多万英国人自发为他送葬,因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英伦绅士!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人类史上,历史这个老师曾多次惊人地重复着老故事,所以读史能铭志。用一句丘吉尔的名言结束:Success is never final. Failure is never fatal. Courage is what counts. —–Sir Winston Churchill

没有永远的成功,没有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丘吉尔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28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红飘带狮王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在这几天,我读了大王――沈石溪写的,《红飘带狮王》。看完后,我感想颇多。 《红飘带狮王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罗利安大草原上,生活着帕蒂鲁狮群。有一天清早,来了两…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08
  • 《零下八度》观后感800字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看了一部电影,名字是《零下八度》,我刚看到题目,以为是描写一个人在寒冷的天气中是怎样度过的。一看题目,就感觉是一部不好看的电影,我根本没打算看。可们欢呼雀跃地…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56
  •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影响颇大的书籍,从国外到国内,上到总统高官下到贩夫走卒,知悉者多,信仰者众。 书的主旨精神是利用罗文送信给加西亚将军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36
  • 小矮人与黑豹读后感500字

    里,推荐我们读著名作家刘兴诗写的《小矮人与黑豹》这本书。小矮人与黑豹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么有趣的故事呢?我迫不急待地打开书,精彩的故事就此开始。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伊图…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74
  • 《胡萝卜种子》读后感800字

    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胡萝卜种子,尽管眼下,我还只是一颗种子。 ――题记 窗台很小,但足以容下我一个人,微风撩起我的长发,我抬头望着满天繁星,忽觉得那几颗闪亮的就像是一个会发光的胡萝卜…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05
  • 《伊索寓言》读后感200字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由一个个的小故事组成的。它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大道理。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的名字就是《伊索寓言》。 这本书中令我印…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9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