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读后感_1100字

《密林中》读后感1100字

我很喜欢周嘉宁小说的名字,言简意赅,节奏感强,让人想一探究竟。

很难去评价这本小说,太特别了——文艺青年写文艺青年的精神世界,写作者写写作者的创作困境,女性写女性的性别角力——大概就像是穿越于重重密林中吧。

这本书的开头太好了,但我又几乎是带着一些扭曲感和不适感看完了全书。所谓的文艺生活方式在周的笔下显得混乱、肤浅、游戏和空洞,特别是这个圈子的男性掌权者们,周毫不留情的对他们进行了“批判”:这些男性艺术青年以及世俗意义上成功或不成功的作家们,在周的笔下都显得无聊、自私、自大又虚荣。

周这一代的青年写作者的写作都带有浓浓的自我痕迹,这没什么不好的。若是打算冲破这种个体人生经验的局限性,又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对国外一大批文学(评论)家的刻意模仿。

《密林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写作者对自身创作困境的清醒和坦诚,或者说,周嘉宁恰恰是想去真诚地展示这种自身困境(她用的词是“滞重”)的。阳阳很明显带有周自己的影子——文中的一个细节是上海世博会那一年,阳阳28岁;周是82年生人,在2010年恰好是28岁。

阳阳聪明,因为太聪明了,反而应付不好日常生活。大概有天分的写作者均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生活里左冲右突,对日常里的那些无聊琐碎、普通人自然而然所感受到的快乐,显得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更大的问题在于,她们没办法成为男性的附属,成为某个成功人物背后的女性:

“困境,我曾经反复追问我的老师如何解决我的困境。他一直让我描述,我的困境到底是什么,他无法理解。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稍微明白一点,大概就是,无法变成一个男人,却也无法感知普通女人所能够感知到的幸福。”

但问题在于,小说所展现的这种文艺青年的生活方式、文艺女青年的性别焦虑,都距离普通人对生活的认知太遥远了。因此,这大概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带着清醒的写作意识,写出了一个距离普通、日常太遥远的故事。这种清醒和不讨好的姿态显得极为可贵。

当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也许来自于人物之间对话浓浓的翻译感,也许是因为周嘉宁在创作之外也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不过,即使是这一点,作者也借人物(阳阳)表达出来了:

她发现自己无法把日常的语言还原到小说中,口语破坏了她的审美标准,而书面语又过于矫揉造作,她不知道如何获得平衡,因此主人公都像是根本不会说话似的,陷在语言的泥潭中。原本她以为充满张力的对话角力,迷人的停顿,几乎一个都没有出现。

想起来前不久在思南书局见了周嘉宁一面,聊了一会儿,期间注意到她很认真地解答读者的疑问,很从容地回答读者长时间关于读书方面的问题,感觉是个很温和又很有力量的人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29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阿莲》有感600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n…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62
  • 《虎门销烟》观后感500字

    【第1篇】 《虎门销烟》说的是19世纪,鸦片严危害了中华民族的安危。1839年,林则徐带领官员将一千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则…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97
  • 父亲的病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记得鲁迅先生曾在《呐喊》的序中写道:“中医不过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以前我永远也想不通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中医毕竟也是为医学做出了无比重要的贡献啊。后来我读了他写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107
  • 读小鹿斑比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35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它就是《小鹿斑比》。 这本书讲了小鹿斑比和妈妈生活在森林里,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3
  • 《马说》读后感300字

    千里马和伯乐,有了伯乐,才有千里马。 为什么这么说呢?千里马不是经常有的吗?其实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能被认出来,只当作普通马勇,也就不是千里马了,这就是埋没人才。作者借这篇文章…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94
  • 草房子读后感800字高中

    油麻地间的脉脉真情 我们的确要向前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守护着最初的梦想。――题记 的阳光,盘旋的白鸽,乡野纯静天空下一色的草房子,河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蒋的箫声悠然而来……书中的故…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9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