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五百年: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到21世纪》读后感800字
《巴尔干半岛》
国家有“责任表明它凌驾于每个人和每件事”。正规军取代了自行武装的团体,司法和刑事官僚取代了农村法院和习惯法,政府追捕盗贼。在黑山,部落法本来有无上权力,但是彼得二世的继任者达尼娄在1851年强行颁布新的法律规范——时间距威京逊首次建言不到十年——并且阻止斩首的行为。他也将世族血仇定为非法,因为世仇使得各部落不可能团结为一体。(希腊记者的访谈)
《巴尔干半岛》,谈到“巴尔干”几乎是欧洲野蛮地区的象征,已经远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个名词像它的许多前身一样充满了负面含意,如暴力野蛮,原始,巴尔干这个地理词汇为何给人带来如此暴力消极的含义?从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展开炸弹攻击,到塞尔维亚国王被刺杀,以及巴尔干两次战争期间的大屠杀之后达到了高潮,接下来是希腊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击败,有差不多两百万难民被迫背井离乡,暴力和血腥还未结束,在二次大战之后,铁幕”贯穿了东南欧,将希腊和它的共产主义邻邦隔开。阿尔巴尼亚让外人根本难以参透。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受到美国决策者和欧洲新左翼的偶像崇拜,直到东欧社会主义政权倒台后,南斯拉夫分裂而促成的战争大概已使这些含意较以往更深植于人民的想象中,现在受到西方谴责的不仅有专制主义,还有种族差异,以及宗教与文化之间的长期历史鸿沟。
所以回顾巴尔干半岛历史,正是理解民族主义,种族主义还有宗教冲突在地区历史形成中造成的暴力血腥,其实欧洲历史,尤其南斯拉夫的建国到分崩离析过程中,种族净化一直被看作建立民族国家的欧洲式逻辑的一部分,是一连串屠杀和反屠杀的最新形式,想想希特勒吧,想想十字军东征吧,或者再想想天主新建宗教战争吧,这就是欧洲人的历史逻辑。
这本书在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控制占有的历史介绍很多,可是在二战后铁托时代。还有米洛舍维奇的南斯拉夫没有更多介绍了,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