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读后感900字
喜欢阿来的《空山》,喜欢阿来说的这句话: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空山是阿来所著小说,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叫《空山》的6卷本长篇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小说的结构颇为玄妙,虽然6个故事的发生地都是一样,出现的人物也大致相同,但每个人物在不同故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随风飘散》写了私生子格拉与有些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受尽屈辱,最后含冤而死。《天火》写了在一场森林大火中,巫师多吉看到文革中周围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2002年,阿来慢慢开始有了表达的愿望,但是那种想法也没有强烈到可以支撑一部很大的作品。直到04年“五一”度假期间去了山里动笔写起来,才慢慢确定了写下去。写当代村落史的计划在他心里由来已久,整部预计有70万字,06年底完成。除了大的故事框架外,还打算镶嵌乡村的场景、笔记,让作品更丰富、更丰满。同样是一场恋爱,阿来说,这一次更多了些节制,比以前更从容。
阿来新作《空山》与《尘埃落定》可谓艺术思想上的双峰,小说的结构艺术格局是阿来在艺术上新的探索,它呈现出与《尘埃落定》完全不同的风貌。如果说《尘埃落定》是封闭的结构,完整的故事,新作则由于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重大主题,而采用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背景,不同的人和事构成一幅立体式的当代藏区乡村图景。即所谓“花瓣”式的结构方式。
故乡是让我们抵达这个世界深处的
一个途径 一个起点
——阿来
写乡村,只能从乡村的人感同身受的角度来写,一定从贴近人物出发,这个人物在这个地方的行为,有些东西是理解的,有些东西是不理解的。而且很多时候要用不理解的眼光来看,特殊的效果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