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

中秋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月亮的祭拜,古代帝王有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礼仪。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才有了举家望月赏月之举,但并未形成习俗。直至唐代才形成了八月十五赏月团圆的习俗,中秋随之成为一种节日。到宋代时,中秋团圆举家赏月的节日习俗大为盛行,甚至夜不宵禁,堪比元宵!

因而,在古诗词中,唐代以前完全没有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而唐诗中的中秋之作也极少。即便是李白杜甫,也只有望月思乡之作,却无中秋思乡之作!只因在唐代,中秋节尚未盛行,人们有八月十五日望月相思的寄托,却无明确的中秋节日概念!

唐诗中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词中的很多中秋名篇,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一剪梅》等等,但唐诗中中秋之作很少,名篇佳作更是寥寥无几。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一首描写中秋望月的唐诗,此诗算是唐诗中少有的中秋佳作,其中一个名句更是传唱千古: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诗中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

诗人王建,看起来比较陌生,但有一首大家一定很熟悉:“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便是王建的代表作之一,可谓脍炙人口。而上面这首描写中秋望月怀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同样堪称绝唱。

诗中前两句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描写赏月环境:中庭月色如积水空明,清冷素洁,树上鸦鹊也由聒闹慢慢寂静无声,一派萧瑟清美的赏月之景。

唐诗中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

紧接着一句“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秋正是桂花飘香之时,这一句啊看似写人间桂花,但又仿佛暗指月中桂花!此时的诗人在这冷气袭人、桂香怡人的环境中赏月,而那广寒深处,想必也是露珠清冷,沾湿桂花,意境耐人寻味!

前两句描绘出了中秋之夜赏月之景,而后两句却宕开一笔,从一人望月联想到天下人望月,从赏月之事深化到相思怀远之情,意境由清冷之美转为阔大深远。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了人间所共有的秋思之情,似虚而实、含蓄隽永,蕴藉深沉!

唐诗中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

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境美极,中秋怀远之情更是表现地思深情长,感染力极强,这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堪称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中秋佳节漂泊在外的游子离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42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甫田》诗经鉴赏及译文参考

      《甫田》   先秦:佚名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甫田》…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1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8
  •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   小石城山记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2
  •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训练题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训练题   一、《桃花源记》语段检测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7
  • “照竹灯和雪,穿云月到衣。”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照竹灯和雪,穿云月到衣。”这两句是写雪后月夜的景致——提灯照竹,竹上积雪落在灯上而融化;趁月看松,月光泄满人衣。观察入微,运笔细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9
  • 背诵文言文的5个方法介绍

    背诵文言文的5个方法介绍   背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考新教材就有不少规定的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占了绝大部分,体现了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