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读后感1100字
今年七月,天气原因导致大面积航班延误。凌晨两点半从广州起飞,到达北京上空约五点。朝窗外望去,初升的朝阳将连绵云海照耀成一片珊瑚红,绚烂又不刺眼。再仔细欣赏,明亮的珊瑚红与亮橘黄次第晕染开来,暗处是靛蓝到灰蓝的影子。气流平稳、四下无声,漫天云霞、刹那永恒。随着飞机降落、坠入云层,光影消失、一片灰白。很快进入北京,只看见灰扑扑天空飘着绵绵细雨。
这降落的半个小时,真像一个高级隐喻。
朝阳下的云霞就像核心自我,宁静平和、永恒超然,需要机缘升到几万米才能体验。云层和阴雨仿佛我们每天经历的感受和情绪,易变、时刻裹挟着生活,让我们忘记或无法看见核心自我的美丽。
这本书,就是关于如何持续与核心自我、精神之源连接、活出幸福的冥想教科书。
它给出一百天修炼法门,先解释原理,再谈冥想方式,每天都有tips。我推荐此书的几个理由:
* 直指本质、简单易懂。例如,指出无论采用“数呼吸”、“说经文”、“观想画面”、“听冥想音乐”等方法,都是为了设定一个简单的锚点,方便注意力回来。又如:冥想不是为了集中注意力,而是为了让内心平静。最关键是坚持每天练习。
* 循序渐进、从实入虚。前面的二十天偏向直接可实施的方案,慢慢加入画面和意象,最后是思想瀑布的设计。作者强调质量优于数量,即使每天只冥想五分钟,哪怕只有一瞬间连接到核心自我,也胜于勉强的30分钟。对于初学者,半年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简单方法,恰是最好的选择。
* 对比说明、促进选择。作者讲了著名的“黑暗之狼与光明之狼”的故事;细细说明负向情绪循环(羞愧导致恐惧,恐惧导致羞愧的另一面愤怒,愤怒的行为加倍羞愧),以及对立面是爱、宽恕、怜悯、不做评判等。每个人可以选择思想关注点,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 由我做起、成人达己。 想宽恕他人,先从宽恕自己做起;想爱他人,从对自己不做评判做起。转换的方式包括:做好自己就行、别想着修复他人;放下期待,给予关注和时间;每个人生命同根同源、此生目标都是学习,只是功课不同、外显不同;相信相互作用的规律,给予宽恕收获宽恕,给予爱收获爱。
本书可能让某些读者不适。本书与《当下的力量》一样,强调就是现在、此时此地,放弃对过去的恐惧,也放弃对未来的幻想,甚至不建议太多计划未来。本书属于身心灵的流派,强调核心自我/本我/being,认为与核心自我连接可以获得宁静和健康、甚至修复病痛。建议摒弃关注外部世界(钱、权、色)的外在自我/小我,并强调精神远远胜于肉体。
在飞往俄罗斯的航班上写下这段书评,有意思的是航班又延误了四个小时。到达时,广州天色已亮,而莫斯科犹在浓浓午夜。同一时刻,两份风景、一种心情,好像也是一个高级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