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读后感1000字
跟着作者了解了金融史上几个大事件,韩国金融危机,中国股市的几次大震荡,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来了解背后的金融逻辑,对于我这种金融小白来说收获很大。
中国股市:
监管层: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叫“一行三会”,包括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银监会主管所有的银行、信托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证监会主管券商、基金等机构的相关业务,保监会主管保险机构相关业务。
由于银行业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举个例子,2014年年底,银行业金融资产是172.3万亿元,是所有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资产总和的12倍)
资本这个唯利是图的小人总是朝着利润最丰厚的地方奔去,拦都拦不住。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法规条文禁止银行业资金进入股市,但每次牛市的时候,总能发现银行资金的影子。
而信托公司本来就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有趣的存在,它似乎什么都不做,却又什么都能做,特别有弹性。这种情况下,银行业资金通过很多渠道进入冲天的股市,比如说委托贷款、伞形信托、收益互换、股权质押、银行系基金公司信托等等。信托是其中的主力通道之一。
“清配资”“去杠杆”
一些特点:
早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说过,股票市场上,大家买股票的时候不是买自己认为价值最高的股票,而是会买入其他投资者认为价值最高的股票——这就好比选美比赛一样,最后评委们在选冠军的时候,不是选自己认为最美的一个,而是选大家认为最美的一个。说白了,大部分投资者都会抱着投机的心态,到最后,这种投机行为就会反映在金融资产的价格中,形成泡沫。投机会使金融资产价格有长期偏离其基本面估值的风险,所以股票价格中应该包含这部分风险的溢价。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20个股票市场里中国A股市场的投机程度最高,成熟市场投机程度较低。
A股市场,这一波热浪滔天的全民皆“股”,无非是两个因素:一个自然是由于降息引发了市场对于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期望;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噪音交易者风险”。中国A股市场79.5%的投资者是散户(到2012年年底),其中有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投资经验在一年以下,电视里“专家股评”是他们最大的信息来源——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狂欢的情绪特别容易在这个市场蔓延。市场的“噪音”如此之大,理性的声音一来不容易被听见,二来即使听见,又怎么样呢?如果我知道“噪音”或者“错误定价”会持续下去,作为理性人,我最好的选择一定是加入狂欢的人群一起吹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