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记忆(中文版)》读后感2000字
2个小时,63条笔记,知识的密集度还是比较高的。
围绕记忆谈了记忆是什么,关于记忆理论的一些人和理论(框架),记忆的偏差(遗忘),记忆障碍和一些增强记忆力的建议。
具体来说:
- 对记忆的定义(描述可能更准确)
现代的理论家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记忆是一个选择性、解释性的过程。换言之,记忆不仅仅是被动地储存信息。在学习和存储新的信息之后,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选择、解释,并将不同的信息相互整合,从而更好地运用我们学会和记住的信息。
- 研究记忆的先人-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还发现了记忆的另一个有趣特点。对于那些“丢失了的”信息,例如那些被遗忘了的法语词汇,你能比初学者更快地再次掌握它们(这就是艾宾浩斯提出的“节省”的概念)。这一发现意味着,这些“丢失了的”信息一定还在大脑中留存着痕迹。这也证实了无意识认知的重要性:显然我们已经无法有意识地记住这些“丢失了的”法语词汇,但研究表明,我们在潜意识里仍然留有相关的记忆。
- 巴特利特-比起艾宾浩斯更应该被记住的
巴特利特观点的核心在于,人们会为自己观察到的事件赋予意义,而这会影响他们对这些事件的记忆。
人们倾向于把他们正在记忆的材料合理化
回忆,并不是去重新激活那无数固定不变、死气沉沉、支离破碎的旧日痕迹。回忆是运用想象力去重建或构建。
- 记忆的实现
1.编码(即接收或获得)信息;
2.准确地存储或保留信息(如果是长时记忆的话,能保留很长时间);
3.提取或读取已存储的信息。
-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的“感官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模型
- 巴德利德工作记忆模型
- 外显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的是在回忆的时刻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所回想的信息、经历或情形是什么。
内隐记忆是指先前的经历对后来的行为、感受或想法造成了影响,但我们并未有意识地回想起先前那些经历。
- 克雷克和诺克哈特的记忆质量
克雷克和洛克哈特提出,记忆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在记忆编码的那一刻信息处理的质量。他们描述了不同的处理层次,“表面”层次仅仅处理记忆材料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层次涉及记忆材料的语音特性,而再深一些的层次则涉及对材料的意义进行语义编码。
- 关于遗忘
关于遗忘,存在着两种传统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记忆只是褪色或者消散了,就像物理环境中,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褪色、磨损、失去光泽一样。这种观点将遗忘和记忆视作相对被动的过程。第二种观点则将遗忘视为更加主动的过程,认为并没有证据表明记忆中的信息是被动消退的,相反,是因为记忆痕迹变得混乱、模糊或彼此重叠,才发生了遗忘。换言之,遗忘的发生是干扰造成的后果。
当前研究文献中,较为统一的意见是:这两种过程都会发生,但通常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时间的作用(即记忆的褪色和消散)与其他信息的干扰通常是同时存在的。
有证据表明,干扰可能是导致遗忘的更为关键的机制。
- 真实的和假想的记忆
后续引入的误导信息可以改写对事件的记忆。
丹尼尔的关于记忆故障的七种基本的失误:
“分心”,“短暂”,“空白”,“错认”,“暗示”,“偏颇”,“纠缠”
- 记忆的生理基础(硬件)
在我们的大脑深处,记忆在大脑中一个叫作“海马体”的部位进行分类或整合。对于新的记忆,海马体扮演了“印刷机”的角色。重要的记忆通过海马体进行“印刷”,然后在大脑皮层中永久归档(就像书一样)。大脑皮层是大脑的外层,数十亿藤蔓般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通过电脉冲和化学物质来存储信息。大脑皮层可以被看作“图书馆”,由海马体“印刷”出的重要的长时记忆(“书”)都永久存放在大脑皮层。
-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分散练习”,“集中注意力”,“视觉编码”,“主动学习”等
- 对记忆的一些总结
1.记忆对人们很重要,它在理解、学习、社会关系以及生活的许多其他方面都发挥着作用。
2.只要过去的事件或信息在之后的任何时间对某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产生了影响,就意味着人们对这些过往事件或信息存有记忆。(人们并不需要知道自己记住了过往的事件,甚至可能从未意识到事件的发生,人们也无须具有想要记住这些事的意愿,但记忆仍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3.记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出来: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熟悉,以及包括启动效应或身体动作在内的种种行为变化。
4.记忆似乎涉及不止一个系统或一种过程。实验证据表明,不同类型的记忆受特定的操控和变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5.研究记忆是很困难的事,我们必须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来进行推断。
6.记忆并不是对过往事件的忠实复制。事件是在发生的过程中由当事人构建起来的,而回忆则涉及对事件或信息的重新构建。
7.心理学家已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许多能影响记忆的变量,但仍有许多需要继续探索。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聪明地使用自己的记忆。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有效的记忆策略,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记忆信息。
花点儿时间,读读这本吧,你不会失望的[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