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1300字
阅读武老师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为何家会伤人》,有挺久了。
在阅读的时候,没做多少笔记,也很少有什么想法。我有时候读着读着会思考,这个书评要怎么写?因为似乎没有第一本带给我的印象深刻。快要看完的时候,我大概回忆了一下书中印象比较深的几个词:忘我和忘你,攻击,控制,依赖,幻想。
第一组是说,当一个人恋爱时全力忘我爱你的时候,婚后可能也很可能会忘你。我觉得挺有意思,不知怎么回事联想到很早在某公众号看的一篇文章中大意说怎样看待自己的恋人对待前任的态度?如果ta对前任在分开后依然很尊重,有情有义,那应该恭喜你,这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如果ta无所不用其极,你也不必暗自高兴,风水轮流转,早晚轮到你。那段喝了很多鸡汤的时光过去了,但这些话倒被潜意识记住了。看到忘我和忘你,我想一个人接人待物总是有章可循,极少有人能跳出这个规律。不用刻意试探,不用骄傲收获,做个有心人。
提到攻击,不得不提到老生常谈的“社会戾气”。我们似乎都很高尚,将锅甩给了社会,而社会恰好是我们自己构成的,抬头看,苍天饶过谁_(:з」∠)_我们对攻击见怪不怪。由于作者一直在强调孩童时期对人的性格养成,我脑海里一直有一副皱着眉头吵闹哭叫充满怒意的孩子形象。或许ta习惯了挥动小拳头打人,慢慢成长为了对家人施暴的少年,后来变成了我们最常指责的戾气十足的人。学生时代,我所感受的攻击,来自自己最多,百分之八十是内疚。这个怪兽时常折磨我寝食难安,而且屡试不爽。走出校园,感受到了更为复杂的环境,攻击方变多了。与我们朝夕相处的ta都可能是,于是似乎周遭的环境更加紧张。我发现有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攻击对象,只要当事人不在,其他人总能对其评头论足。当然,总有那些真正值得尊重的人,少被外人诟病,但大多话不多,踏实而且年纪大,对其更多的是尊重与敬仰。我们用语言,用行动,用怒意去攻击那些看不习惯的人和事,对他人的攻击回报以同样的攻击。于是似乎造成了挺大面积的“社会戾气”。昨天我还听人说,有人在背后说我怎样怎样。我感觉无所谓,因为我不把自己当回事,也不把他人当回事,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也不着急生气。人难免双标,多思无益。
控制大概是因为不自信,拼命想抓住一些东西来获得安全感?我们在关系的建立中,总会被各种纷繁复杂控制。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依赖是我一直对家人对麻麻很直观的感受,虽然有时候我会努力反抗麻麻带给我的束缚,但不能否认我对她的依赖。或许因为人总是在重复,我也才发现自己钟意的性格是如麻麻带给我的温暖体贴与亲密。男女本就很大不同,我将这个形象投射给异性,肯定不健康,得改。
之前有人告诉我说,我们都会虚构并十分喜爱一个理想恋人,将其赋加给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这大概就是活在幻想里。我偶尔也会对这样的事情无能为力,每每感觉自己心上中了一记闷棍,都会有深深地失望。既然知道了原因,还是尽可能宽容对方的不足。完美的正确先生只是一厢情愿的构想。
我在这本书里面,看到过那个幼稚又有点儿偏执的自己,惊讶地发现我已经可以接受这不完美的自己。愿内心平和,始终向着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