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读后感_1000字

《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读后感1000字

语言整合了远古情感的反射和扭曲,整合了超越个体回忆的行为记忆,整合了集体经历的轮廓,如同天地轮廓一样微妙精确,在这片天地中,一种文明得以成熟。一个外人可以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就像骑马的人可以掌握上马的动作,但他很难达到本地人不言而喻的下意识动作。(斯坦纳)

语言的文明是发狂的文明。在这样一种文明中,语言在不断在通货膨胀,使得原本神圣的文字交流如此贬值,当人人都在言说“上帝”,传到后来,“上帝”这个词不仅会贬值,而且还会被面临嘲笑和解构的命运,试想,在你的周围,有哪些语言当它们被说出来时候,你是立刻能够有崇高真诚的尊重感呢?是各种政治口号吗?还是各种道德教义呢?语言本是人道和理性之真理的创造者和存载者。一种充溢着谎言和暴力的语言,不可能再有生命。这个例子在德国纳粹时期发生过,曾经,德语和俄罗斯语的诗歌小说是最具有精神高度的,但德语的高度精神性被政治谎言的诱惑而污染,每个德国人都习惯性说着充满歧视和不分事实的语言,这在卡夫卡的小说描绘里也清晰展现过,在勋伯格的戏剧里也上演过。

今天我们周围各种媒体,电视广告里充斥简单煽情的语言,把原本私人的东西四处张扬,把语言背后原本暂时的,个人的,因此是有活力的部分变成了陈词滥调,丧失了可信度。我们现在生活其中的文化就像一个充满了八卦的风洞,从政治到空前喧嚣的私生活,八卦消息四处横流。这个世界不会在一声巨响中结束,也不会在一声呜咽中结束,只会在一份报刊头条,一句句鸡汤口号,一段段泛滥的黄色笑话里结束。

那些有效。真正新颖的文字,再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听到。出版商逼着那些平庸之作包装起来,外表光鲜,昙花一现。人文学科语言的泛滥,把琐碎的东西当作高深的学问反复批评,威胁着抹杀了艺术作品本身,抹杀了真正批评所需的精确与新鲜的个人体验。

感谢斯坦纳的《语言与沉默》,虽也是犹太人,但似乎不屑谈论美国文化,他代表的是一种欧陆人文传统的精神。在此书中,他处处反思欧洲文化,尤其是经历纳粹浩劫后的反响。斯坦纳这本书有三分之二在讨论语言的污染和丧失问题,以使得沉默成了必然,后面三分之一是论文叙述,个人很喜欢他对普维尔和托洛茨基的解读,篇幅原因,不再展开。

“我们似乎在薄薄的地壳上前行,地下沉睡的力量随时会将地壳撕裂。脚底一声空洞的私语,头上一丝火星的闪耀,都在告诉我们即将发生的危机。”弗雷泽《金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60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夏至未至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篇一:夏至未至读后感】 与荒芜对峙,与时间对峙,与和煦对峙,与锋利对峙,与酸痛发胀的少年岁月对峙,停留在过去的…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8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85
  • 《狼王梦》读后感文章600字

      《狼王梦》的故事也是一个人类的故事,在《狼王梦》里,我读懂了什么是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狼王梦》读后感文 篇一   读完了狼王梦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47
  • 读《呐喊》有感500字

    每次一翻开桌上的那一本《呐喊》,都仿佛能听到从记忆深处涌出的一声声呼唤。这是鲁迅先生对于“吃人”社会制度的控诉。更是他笔下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对于命运的拷问…… 听!跪在香炉前,…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106
  • 初中生读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

    离别——初中生读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城南旧事》这本书的理解。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是她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这本书讲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小姑…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1
  •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400字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这本书介绍了伟大祖国的许多名人、普通人,他们为国计民生做出了许多贡献,让我敬佩万分,中国因他们而骄傲。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告诉我们:要把复新中华的理想抱负…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5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