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游历》读后感_1100字

《无知的游历》读后感1100字

看完了全书,意犹未尽,忍不住又翻回到第一页,把编辑叶南和作者陈丹青写的序和前言又看了一遍。叶南称,“在我的视野里,论文字和见地,陈丹青是两者综合评分最高的作者。” 我觉得这其实并不是客套的奉承或者惺惺相惜的鼓励,而是对很多专业写作人士的嘲讽。

我最初接触到的是《退步集》,忘了是什么时候读到的,但是那些辛辣不刻薄的文字,透着朴实又幽默的气度让我记住了陈丹青这个名字,然后才知道他原本是个职业画家,文字仅是他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

中国之大,各种级别的专业作家多如牛毛,文字功底深厚或者技巧高超的人一定很多,见地(所谓见地,大概就是能够正确认识事物面貌和本质,还有它的相关历史和未来发展的意思吧)独到的也大有人在,甚至同时具备两者的人也应该为数不少,但是少有能像陈丹青这样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诚实地把自己的见地变成文字公诸于众的。

《无知的游历》与我而言是感知的游历,九十年代初我曾经在圣彼得堡游荡了一年,名义上是去留学,虽然也按时上课,只不过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时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建筑,历史,完全一无所知,虽然四处闲逛开心是挺开心的,却是真正名符其实的无知的游客,如今读着陈丹青的文字,感受着他对文学及艺术的热爱和历史的深思,似乎那些当年去过没去过的地方,那些听过没听过的人名,慢慢地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些印象,希望将来有一天,还有机会再去游历一番。

文学,绘画,音乐之间存在着奇妙的联系,在陈丹青的字里行间不时可以感受得到。书中介绍了众多的文学巨匠,名著片段,绘画作品,还有音乐名人名曲,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根本目不睱及,说实话,看完之后只能大概留点印象,无法记住大部分的知识点。

陈丹青并不在意承认书中相当一部分的史实资料来源于相关的旅游指南手册,正如千万个来到一幅名画前或者某个名人故居里的游客一样,大家看到的听到的几乎都大同小异,但是因为各自的经历和见地不一样,感受自然就千差万别了,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介绍了什么地方什么名人,而在于它向那些无知的游客,比如我,展示了那些不分国界种族的人性中自然美好的一面。

人类文明的瑰宝之所以能够产生和传承几百上千年,最重要的不是创造了它们的作者,而是培育和保护了这些作者和作品的社会,而可悲的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我们可以引以为荣的时代实在太短暂了,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祖先都在做什么呢?今天的我们又在做什么呢?细思恐极,令人汗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60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红楼梦读后感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

    读后感 2022年9月22日
    107
  • 《釜山行》观后感600字

    【我给你的爱 是我最后的理智】 韩国电影《釜山行》演绎一个倾城悲剧。 因公司生物病毒泄漏,附近区域的们被感染,从鱼到鹿,后来传播到人。出现在电影中的第一个感染者,是一个女生。她在被…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127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500字

    【第1篇】 企盼和平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完《三国演义》,书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无双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各个人物的出谋划策、运…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90
  • 《赋能》读后感800字

    通过阅读《赋能》这本书,让我对敏捷型团队有了一定的认识,借此机会谈谈我对《赋能》这本书中提到的敏捷型团队的认识及理解。 书中阐述环境从原来的复杂变成了现在错综复杂,原来的直线型或职…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41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00字

    【第1篇】 《海底两万里》讲述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接受了邀请参加捕捉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时,却阴差阳错进入了大怪物的内部。他认识了尼摩艇长,并和尼摩艇长在海底深处旅行的故事。 …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96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800字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800字: 这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卡尔马克思发表的中学毕业论文。这篇文章表达了马克思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中学的马克思这样想了,他的一生也…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