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读后感2100字
研究成瘾神经科学的科学家大概有很多,能够因为从小吸毒最后戒瘾完还成了研究成瘾神经学的教授这是我听闻的第一个。这本书不光讲的是神经科学,其实核心讲的是心理学范畴。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瘾君子”,以自身成长、成瘾、戒瘾的生活体验和神经活动为我们揭开成瘾的心理以及生理状态。从科普角度来说,第一人称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也期待着这样的人是如何成为专家教授的。
成瘾是一个神经性的错误,一种扭曲,一种通过把“你所需要的”凝结成一个单一的整体符号,企图获得更多所需的捷径。药物(或者其他物质)代表了一连串的需要,就我而言,是对温暖、安全、自由、自我效能的需要。随后它变得太有价值,以至于你无法离开它生活。
故事是从泰博学院展开的,15岁的刘易斯本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帅小伙,有一天他爸妈计划2年后搬到旧金山去,为了在搬过去的时候能够让刘易斯正常上大学,需要他提前去千里之外的泰博学院寄宿读高中,那样可以节省一年的高中时间。小伙子正在青春期塑造人格的关键阶段,内心还是比较脆弱的,又突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完全适应不了,结果就成了校园霸凌的对象,内心更是崩溃无比。焦虑、绝望中果断的还是抑郁了。在抑郁中认识了几个小伙伴,当然这些小伙伴也都是校园霸凌的对象,同病相怜嘛。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刘易斯终于决定要突破自己开始反社会了,当然这跟其他叛逆期的小家伙们没什么区别。他准备打破陈规重新做人。巧了,刚好有个具有阿Q精神的小伙伴邀请他去喝酒。忘记交代泰博学院是个准海军学院,军事化管理,晚上禁止外出,禁止去森林,禁止饮酒。然后呢这俩小家伙就翻墙出去喝酒了,喝醉了还在森林里跳舞。这让抑郁的刘易斯在这漫长的冬天里第一次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当酒精进入身体,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经过黑暗的通道直抵分隔大脑与身体的关卡–血-脑屏障。一旦通过了它,酒精分子就四散开来,从脑中的大血管到小动脉,再到毛细血管,最后到脑组织–这伟大物质就是我们所有体验的来源。脑细胞或神经细胞通过氧的帮助吸收这些分子,然后…他们产生变化。
作者由15岁开始介绍,重点在于一个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形成的过程,在少了父母的陪伴,家的温馨安宁后,饱受凌辱,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小伙子极度的焦虑和抑郁,然后突破禁忌后的醉酒为他打开了一扇大门。
酒精是最无聊的药物,但它的效果和所有药物一样,且功效又快又好:它会改变你的感受。那是因为大脑皮层已经产生功能紊乱。
上瘾的关键在于一个简单的等式:大脑变化=心情变化。成瘾的所有科学原理也始于此,即体外分子与我们生来酒有的细胞产生交流。
当然喝醉一次并改变不了刘易斯的人生和在学校的地位,当刘易斯学完了基础代数、高等代数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然后了解到大脑是可以被影响的,是可变的。可以改变它的化学过程和平衡,如果去尝试找到对的物质,就可以让它脱离现在的轨道,转换到另一条轨道上。这种思想真的很美国,在中国大多数学生也就想想如何背会化学公式以及实验步骤。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还是令人羡慕的。当然也很可怕,比如:刘易斯去药店买咳嗽药过过瘾。咳嗽药是重症药,喝上一瓶就能把人完全迷倒。
食髓知味的刘易斯,酒精、咳嗽药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了,然后他开始抽大麻,大麻不过瘾再来摇头丸,致幻剂。结果抽大麻被警察抓了,留校察看,判了半年缓期,算是老实了一段时间。难得是小伙子还很上进,成绩不错120人的班级排第二。后来交了个女朋友,性与欲望产生的多巴胺,再次激活了沉溺的神经元。
刘易斯从酒精、药片、大麻、多巴胺、致幻剂最后发展到海洛因以及吗啡,女朋友换了几个,婚姻也经历过两次,一个女儿。刘易斯每次也都介绍了生理上的化学反应,以及神经元的表现。篇幅有限不一一细表了。戒瘾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不可能治愈。9年的挣扎戒断,复吸,戒断,再复吸,再戒断,甚至用血书写誓言,喝自己的尿来试图证明饮鸠止渴,这是为了自我惩罚,强调自己受伤的程度。甚至:自杀。
最终在某一个时刻,刘易斯决定永久的戒掉毒品。然后重新申请了多伦多大学的儿童-临床心理学项目。被接受成为硕士研究生。第一次试卷的反馈是A+。一个戒断的“瘾君子”,只要用尽全力,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在多年的自我贬低之后有这个改变不容易。硕士论文得了安大略省心理学论文第一名。拿到临床心理学家的执照,结婚生子,获得终身教职奖励,升职成为副教授,这意味着它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得到了终身保障。在挣扎的9年终于成为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教授之后,刘易斯的妻子决定放弃这段婚姻,这让刘易斯很受伤,愤怒,绝望,再次陷入抑郁之中。但要照顾女儿,最终没有再吸毒。后来爱上了自己的研究生。
2000年刘易斯升职成为教授,11年的发展心理学家,现在的又转移到了情绪神经科学领域。
关于成瘾的知识众所周知,没有最终的治愈,只有恢复、戒除以及自我意识。但有圆满的结局,我的就是圆满结局。我的大脑尽管有伤疤,却如我所期望地带我过完一天又一天–不,比我期望的更好。
再次吐槽一下译者,读起来太费劲了,为了理清楚本书的调理,我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多写了6000字的书评。作者很强大,心理学很重要,然后不要尝试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