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读后感1400字
一个月吧,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了解完王阳明的一生。
话说没有对比,自然就没有伤害。所以我肯定是不会拿自己和王阳明对比的,并不是因为我伤不起,况且不在一个级别没法比。人家王阳明最起码官二代,还金榜题名;而我,“负”一代,公务员考试都没考过。
但话又说回来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那这本书提到的王阳明的一生故事还是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思考的。
以时间的顺序大致梳理一下:
小时候,自带光环特效,官二代小子,开挂似的童年,这种靠运气的东西,摸不透学不来,不过年少的王守仁童言无忌,还没开始读书,就冷不丁地说,“我读书是为了学圣贤,做圣贤”,吓得启蒙老师和亲生父亲一跳。结果,人家还真给做到了,说明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在梦想面前还是一律平等的。
“人要是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说出来可能不信,我见过几条咸鱼,一直怀揣着梦想。比如:“No work,More money!”翻译是不工作就得到很多钱,为此这鱼一直学习着努力着积累资源,以后就靠资产来赚钱;再比如:“天啊,我想一夜暴富,一夜不行,一周也可以,要是排队的人很多的话,那就多花几年也可以,只要能暴富,早晚没关系”。所以,此鱼一直努力着准备着,逮到一夜机会,能不能抢到还是看各自本事的。
可能咸鱼的梦想都是与钱有关吧,而有钱人的梦想就是名了,王守仁这不就实现了。
当然,多数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会跑偏,王守仁也不例外,什么格竹生病误考,什么求佛问道归隐等等,幸运的是这一路有几位名师和几伙益友,将可能会走火入魔或成为江湖道友引入圣贤之路。由此可见,踏上江湖之后,朋友可贵,贵人难寻啊。
然后就是工作了,职业话题,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考取功名,接受调剂,圣旨指哪,就得去哪,说要干啥,就得干啥,根本没什么提前学习准备好之说。可谓是在哪座山上唱哪首歌,边爬边看,边做边学,所谓作家不是等到来了灵感才创作,小姐并非来了感觉才接客的道理。因此,没有准备好,从来不能成为不去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大不了犯了错辞了官,回家重新开始,或者东山再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若圣贤,便能无过?非也非也,王阳明成了圣贤,还不得犯错嘛。错不可怕,这家伙的得道过程,正是写日记反省和不断自由批评斗争的过程,阳明先生真的是特别喜欢认错,还真当反正认错不要钱一样,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而且知错能改,大善也。看完之后,回顾了自己曾写下的感悟笔记,印象最深的便是:“若不自省,何来自知?若不自知,何来自觉?若不自觉,何来自律?若不自律,何来自立?若不自立,何来自强?若不自强,何来自由?”
之后,青龙铺畔,落幕人生,对于命运参悟,命运齿轮是不是安排好了一切,伴随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走向注定的结局?是啊,齿轮的命运是最终废弃,个人的命运是终将死亡。有些命中注定,其实是规律的产物,偶然之下的必然事件;而有些命中注定,称为天意,不可思,不可议。
至于阳明先生的道,我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不过阳明先生也给我最大的嘱咐和要求:
“止、定、静、安、虑、得”前三字,理解却执行不了;后三字,没有理解更别提执行,慢慢参悟吧。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要贯穿整个生命,一生的宽度和深度,可能就由这八字决定吧。
感谢,作者。
共勉,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