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在外国》读后感_1500字

《外国音乐在外国》读后感1500字

丹卿
子皿 20190224
陈丹青老师的这本《外国音乐在外国》更像游记,有音乐、有绘画、有历史,还有一路所见所感。有好多片段如身临其境,感慨我们走过相同的路而所见风景天壤之别。这也是文中描写的懂和不懂者欣赏艺术的区别吧,外行看热闹,瞎热闹。
这是我读的陈丹青的第一本书,他的《局部》兩季倒是一集不拉的看完了,也看过一些他和木心有关的采访,直觉他对人的真和对艺术的痴。真性情,却又不脱离现实,一根烟和随性的几句口头禅,亦师亦友的样子。认识的一位上海画家,提到他帮陈老师布展,陈老师问他所谓理想,隔不久亲题一幅字以表祝福。因为这样,又因为他和木心的交往,觉得好像和他也是熟识一样,至少在心理上如他在书中所述:贝多芬在抽屉里,贝多芬在心里。及至前几日读到他写的关于纪念亡母的片段,感念他能把那种复杂感情的细微处丝丝入扣的描述:有谁知道自己悲伤的“节奏”么?好几回是起床后,走在厨房、过道、出门的路中,一念袭来,我会骤然哽咽、嘶哭,像个傻子。待狠命喘过,渐渐收泪,就去继续做事。人为死者哀哭,是自伤,也是亲昵的幸福。有时我会蛰伏般地等着,不晓得是怕这袭击,还是期盼痛哭。
长大后也有这样的时候,一个人在车里哭一下,过去了再接着过生活。勇敢不可预期,也如音乐的行进,一节一节的如波浪起起落落又互相牵扯。陈丹青在维也纳的莫扎特故居望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很是莫扎特了一下子”,他也该常常心里木心了一下子吧?那个亲昵的称他“丹卿”的人也“不在家”了,于是也常常怀念吧,那个可以谈艺术谈文学谈心的人消失了。丹青老师的音乐启蒙也随着时间成了过去式,那些演奏相关乐曲的音乐家接连归西,所以越老梦越难圆,越老越无法妥协。偶尔,我们也会有心里陈丹青了一下子的时候吧,点支烟,笑眯眯的,心里却翻江倒海的感慨着。
具体到外国音乐在外国,除了音乐欣赏之外,也可以着墨写写演奏者,或者说成为演奏者。儿子在英国学琴五年,换过四个老师,每天练音阶练曲子,进步看得见。英国本土的老师最不严格,中国的老师注意手指和指法基本功,捷克的老师注意乐感Musicality, 韩国老师教法介乎中欧之间。很多华人朋友的孩子都学琴,但是很少有人最后选择靠音乐为生。英国近两年最有名的大提琴Cello演奏家Sheku Kanneh-Mason, 每天都要练几个小时,周末妈妈带他和其它兄弟姐妹坐几个小时火车去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集训,风雨无阻。对音乐家来说,不管是朗朗、Sheku,还是贝多芬、莫扎特、瓦格纳、肖邦等,失败的路千千万,成功的路却只有一条:1%的天才+99%的汗水。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走进音乐厅和剧院,或是独处一室时和音乐的亲密接触和共情体验。
英国每年夏季都会举行为期八周的逍遥音乐节BBC Proms, 旨在将高质量的古典音乐普及到更广泛的听众。与一般大型乐团的古典音乐会上常见的正襟危坐的严肃气氛相比,逍遥音乐会的宗旨正是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反而去鼓励平日里没有太多机会光顾音乐厅的大众劳工阶层来欣赏拥有一流的音乐质量和艺术水准的音乐会。
除此之外,伦敦和其它城市常年有经典剧目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悲惨世界、猫、剧院魅影等。创作上Andrew Lloyd Webber一人创作了13部音乐剧,是商业意义上英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作曲家。2008年The Daily Telegraph 词作者Don Black 说 Andrew more or less single-handedly reinvented the musical.
至于流行音乐,除了Beatles, David Bowie, Elton John, Amy Winehouse, Adele, The Rolling Stones, 还有很多新生代的歌手层出不穷。我们慢慢的像我们当初喜欢的那些歌手一样成了过去式,好在孩子们会常常介绍一些新歌给我们听,每年也能从他们学校的话剧演出中撞见很多惊喜。
这样边走边看,边走边学,虽无开始新纪元的大排场,却也有忙忙碌碌的小确幸。数个深夜读老师的书,竟有秉烛夜谈之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如果我有那样的兴致,我希望能访问的人是丹卿君,或者是木心。
下一站:乌镇,木心博物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61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地球重生》读后感800字

    坚持到底 ――读《地球重生》有感 《地球重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由于地球环境恶化,人类逃离地球,成为太空移民,在银河系中开疆拓土。多年过去,恢复正常生态环境的地球,再次引起众多太空组…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30
  •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从八岁开始读《十万个为什么》,从中增长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内…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96
  • 《狗・猫・鼠》读后感800字

    真诚的善良,仍然是这个社会最匮乏的必需品 —–读《狗・猫・鼠》有感 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触,描写出了这样一种:猫捕捉到比自己弱小的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将…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109
  • 「刺」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李尚龙 你是否曾经遭遇校园暴力?你是否曾经遭遇职场暴力?你是否曾经遭遇网络暴力?在家长的监控死角,社会的道德盲区,法律的灰色地带谁来保护我们?在校园,在职场,在社交网络,每个…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20
  • 《趣味童话》读后感200字

    《趣味童话》是我爱读的一本书。书中内容丰富,透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人生道理。 其中,我最喜欢《锁》这个故事:一位农夫收了一年的粮食。农夫很不放心,担心被坏蛋抢走。于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12
  • 危机总动员观后感作文400字

    今天,让我们看不可错过的好片,片名叫危机总动员。电影是在描写非洲的一种「莫塔巴」细菌,它具有超强的传染力,1965年非洲佣兵营就传染到这种病,美军竟然用炸弹炸毁军营。30年后,一位…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