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诗词中的绝世才子》读后感800字
大概每本书要有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才能吸引人来读。但若要说文中所言每个人都是玉,我看也不尽然。每篇文章便是一人,有的是剑,写出来的文章是用来杀人的,有的却是埋在土里的石头,你得挖出来,洗刷干净了,摆在弄堂里,让人好好品味,才能显其芳华。你说是玉?难道摆在那个时代里,个个都光彩照人么?玉,只是一个人在一个时期,他精神的外放罢了。当然,你若要把书籍标题拟为《古诗词鉴赏》,我看读者也了了。
最近在读一本书,文中提到大热的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概念。不过让我认为值得玩味的还是“注意力经济”,即我们的注意力是一笔财富,关键就在你把注意力投资在哪一方面。古人于思想概念方面未必有这等提法,但在注意力投资方面,我辈不足。也大概,就算肮脏些的古人,其思想也比我们要来的纯粹。如今要我等思竹七日,我怕要疯。所以古人都善做隐士?世间之事,无非居庙堂,或是处江湖。现在也还有江湖吗?
一说古诗文,我还是最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也不必懂,因为“好读书,不求甚解”。世事大抵如此,若用放大镜来看,也不值得一看了。古人早已明白。我也初次读到这句的时候,誓要将这牛逼吹到深处,每每感叹我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书也不常多了,牛逼的底子终归是低了点。 至于东坡游赤壁而省天地,爱是爱了,我却不能及。
在自己浑浑噩噩之前,在诗里不光能见到君子,也还能见到美人。这里没有见到美人,遗憾。读诗也没了最初的那份感动–把自己感动的感动。所以读到李白我就不再读。
前几日,有人在群里分享了一篇诗,于是我就拍马屁道:还有错别字,可知是一挥而就。哥们然后解释到:我可没有这样的文采,这是xxx写的。我便自知失言,我已经不读书这么久了吗?这里分享出来,也当做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