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显著趋势:如何把握即将到来的机会》读后感1300字
未来用户和商业世界的15个《非显著趋势》:上篇
美国作家罗希特·巴尔写作”年度趋势“系列已经连续六年了,他的著作长期占据《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榜单。本书的中译本,基于他2017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性”非显著趋势”报告,但是添加了”中国相关性”部分,显示出他对新兴中国市场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就是书中提出的15个“非显著趋势”:
- 跨界颠覆(Outrageous Outsiders)
最具创意的颠覆性想法,有时来自行业跨界。本书列举了多种类型的跨界模式,如“胡须月慈善基金”、政客商人特朗普、儿童企业家、乐高女孩系列、嘻哈音乐剧、80岁老年超模……趋势显示出,跨界者因为超越常规,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
- 网红崛起(Authentic Fameseek)
新一代的创作者,已经取代“奥普拉”们,成为最受欢迎的新群体意见领袖。比如,直播游戏玩家PewDiePie、真人秀家族卡戴珊等等。他们崛起的背后,是得益于网络科技而不断涌现的各类新型媒体平台:YouTube、Twitch、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微信、知乎、喜马拉雅、快手、抖音等等。
- 强势女性(Fierce Femininity)
1920年,美国女权运动让女性首次获取政治投票权。将近100年后的今天,新一轮的强势女性正在成形,女性驱动的趋势在发展中:漫威新任”钢铁侠“的真身,将是麻省理工的15岁天才少女,耐克投放的广告以女子足球队为主角,自愿的“老处女”成为某种傲娇标志—-众多商业成功的现代女性选择长期单身,她们强势、有力、笃定,未来的女性领袖在成长中,象女性一样思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设计驱动(Heroic Design)
荷兰设计的“漂浮屏障”最终促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活动取得成功,这显示出设计不再只是肤浅的表面,它本身就是解决方案。强生、3M和百事等品牌如今都设有首席设计官。设计驱动的趋势,正启发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商业、教育、公共等众多领域,采用以设计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设计应用到伟大的构想中。
- 价值营销(Branded Utility)
通过创造和整合有用的内容,为顾客持续提供价值和效用,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正迅速攀升。英特尔和美国运通,开办有公共博客和各自的品牌杂志;健身、金融或工作效率领域,展开了相应的专业软件收购狂潮;烧烤器具品牌韦伯,更是全方位的通过图书、烹饪软件、视频教程、在线工具,甚至网络社群,持续教授烧烤技巧,为顾客解决难题。整合内容的营销,成为重要的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价值营销。
- 正念情商(Mainstream Mindfulness)
通过沉思、冥想、瑜伽等“正念”活动,来获取的专注力。这一行为模式,率先得到谷歌、全食、领英等优秀企业的认同,安泰保险更任命有“首席专注官”。专注力思维,在商业和文化领域交汇,不再只是个人健康,更成为企业提高业绩、增强积极性的有力工具。专注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正带来睡眠革命,并有助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培养专注力和幸福感的“精神创业”的新领域正在涌现。
- 渴望解脱(Desperate Detox)
技术、媒体和实物,让日常生活越发复杂,人们渴望给生活做减法,寻早享受更多沉思时光的新方式——但不再是对抗技术,而是技术本身开始变成工具,帮助人们急切”逃离“各种错综复杂的事务。比如:直播编织毛衣或燃烧柴火的“慢电视”,双倍速视频“快进”播放软件,视线转到电子屏幕即变为不透光的”Screeners“眼镜,更多静音按钮的创建……
(注:上篇介绍的是排在前面的7种趋势,剩下的8种趋势,放在了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