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量子理论(中文版)》读后感1900字
非常奇妙的是本书作者没有采用(只用一次)数学公式,而是用通俗易懂,提纲挈领,三言二语的语言介绍了量子力学的来龙去脉,重要概念,里程碑式的事件与人物。
在新时代,人工智能,量子纠缠可能是目前及将来,最为重要与时髦科学新时代概念。常言道,只有想得清,方能道得明。作者是毫无疑问的行家。(其实牛津大学出版社这一套简介书,每一本书都值得关注)。读过它,应该可以帮助普通读者理解量子物理领域思想大纲。如果还能够有效接受它,就可以帮助消化其它有关量子物理的科普知识书籍。当然,要能够真正欣赏其美,或者说搞懂它,当然需要懂相关的数学,好像没有其它路。所以,读过本书,不是学习物理系毕业的普通读者也就可以心安理得,见好就收。这样多少心理上似乎能够有点满足感或者满足所谓“虚荣心”。
当然,为什么要读这些明显烧脑细胞的内容的书?它至少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超过物质世界,并且超过一般人之见识或者想象的事情。特别是还有一些,例如,“如经上所记:“ 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可想过,这又指的是什么?问题还有:人是否愿以谦卑的姿态,去面对自己未知的世界?有意识的是,本书这位牛津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在四十多岁提前退休后,就一直专门在分享此奇特的故事。另外,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量子物理学家就发现,我们对于可见光宇宙世界的认识都一直都只是建立在不到5%的物质基础上。用统计学原理分析,自然会想到。这样小样本的比例建立的任何思想或者哲学,其可信度能够有多大?当然,人类一直在发展,因为从过去,现在及经来,人一直有启示和救赎的盼望。正所谓,信望爱的动力。读完本书,特别知道其光本质特性告诉我们,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就只是,人们原来那种简单像“对与错”二重性,因此人的思维方式是否能够“心意更新”?
这本书用大白话讲,或者归纳一下,了解量子物理大纲。并且可以用作者之以下大纲,百度以下知识单员:牛顿力学开始,到马克斯·普朗克,— 爱因斯坦研究光电效应 — 卢瑟福和他的同事发现了原子核 — 波尔展开量子物理历史至关重要的一步 — 美国物理学家阿瑟·康普顿研究了物质对X射线(高频电磁辐射)的散射。— 海森堡的矩阵力学 — 波动力学,其中包括薛定谔方程是量子理论的基本动力学方程。— 哥廷根大学的马克斯·玻恩和剑桥大学的保罗·狄拉克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量子力学的心脏”:“双缝和态叠加” ,因为它是电子波粒二象性的一个简洁的例子。— 希尔伯特空间:它为量子理论提供了出色的数学工具 — 其他重要概念,例如,不确定性原理;几率振幅;互补性;量子逻辑;约翰·冯·诺伊曼研究“量子几率”之不同寻常的性质;退相干之相关测量问题;大系统问题;玻姆理论;狄拉克方程;……)。
当然,它还应该包括一些大话题,比如,量子物理对于意识,例如,不仅存在一个薛定谔猫活着的世界,还有一个与之平行但分离的薛定谔猫死了的世界;及其在宇宙时间,空间本身反思之哲学与量子力学描述。其中在涉及一些疑惑的建议时,例如,测量问题会继续引起量子力学的焦虑。例如,已经提出的建议包括忽视(不相关)、已知的物理学(退相干)、期望的物理学(大系统)、未知的新物理学(GRW)、隐变量新物理学(玻姆)以及形而上学的猜测(意识、多世界)。显然,它的水一直越来越深!令人惊叹的还有,量子物理学家们,曾经问过:“存在优先状态吗?”,这是否与现代国际上见到的 要什么什么第一,有同工异曲?…
第四章后,作者从介绍一般知识,到了量子物理的发展及未来。水更深内容有:量子有关的统计学理论,能带结构;延迟选择实验;理查德·费曼之独特的方法来重建量子理论 — 历史求和;相对论量子理论;量子场论;量子计算;爱因斯坦 pk 尼尔斯·玻尔故事及意义;哲学上,量子物理学在“实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历史地位;简言之,有关量子信息常常能够引起人的困惑,是因为它要像,比“电子并不是一直有明确位置或明确动量,但是如果测量将潜能变成了事实,它就有展示其中一个或另一个的潜能”这样更为复杂,只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内容。另外一方面,它的量子物理信念又能够与源自托马斯·阿奎那思想的形而上学传统是一致的。“就像玻尔曾经说过,世界不仅比我们想象的要奇怪,而且比我们能够想象的还要奇怪”。“对量子物理学家来说,他们的口号完全可以是“革新常识,永不过分””。或者“量子世界是非实在的“消逝的世界”。
综上所述,面对各种的量子炒作,尽管它还一言难尽,有不少令人费解内容。但是,可喜的是,历史上早就有名言:“我认为我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理查德·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