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过度医疗大公开》读后感1100字
文中多次谈到过度医疗一词,放眼国内外医疗机构,无论体制健全与否,‘过度’总或多或少存在。一方面是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盲目惊慌不自信,要求医院医生做‘最好的检查’、用‘最好的药’;另一面是医院医生为了自保,避免纠纷不得不做‘更全面的检查’。
有关评论指出,过度医疗绝大多数是属医生的个人行为。然就中国当下的医疗,与其说是医生的个人行为,不如说是错误政策的必然后果。在我国第一轮医疗卫生改革后的医疗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公立医院不公”。名为公立医院,政府的投资仅为3%~8%,只给医生每月2000元到3000元的基本工资,直接让医生的收入与患者的缴费挂钩。“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不给圈起来的鸡儿喂食,鸡儿飞出去吃野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医生的收入与患者的缴费挂钩的情境下,医生被迫处于双重人格和双重角色的地位。而由于医生所处的特殊地位,他是不可能二者兼而有之的。在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医生中许多生意人的人格和角色必然会压倒白衣天使的人格和角色。
很多有过疾患朋友都有经历过:
1问诊几句后,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很多医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尖端技术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仪器。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给患者带来永久性伤害。比如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750次X线胸片。
2一感冒发烧就输液
有人会问,多重的病才需要做手术?会有人回答,心脏病、肿瘤,重度外伤等。事实上,从小到大,你因为感冒、发烧、腹泻已经做了很多次“手术”,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医院里到处都是输液的人。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3动不动就放支架
严重的过度医疗
同样的患者在欧洲做支架的只有4成多,而中国接近8成;对冠心病患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81,中国则高达151。一般心脏病人最多只能安置3个支架,而我国有患者竟然安置了7个甚至11个之多。过多的支架有碍血液的正常流动,支架在一定时期后必须更换,这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造成了威胁,同时也让患者在经济上受到了损害。
4晚期肿瘤患者别开刀
开一个死一个
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现在肿瘤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从疗效评估的角度看,很多费用高昂的疗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肿瘤患者求生欲望强烈,为延续生命也愿意尝试各种昂贵的诊疗手段。有数据显示,国内15%的晚期肿瘤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