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1800字
相信看过黑鹰坠落对这句“Leave No Man behind!”都有很深的印象。这句美军的座右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军魂的体现,这个美军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可以说,给这些军人家属打上了一针强心剂。是值得称道的,是可敬的。而这句话最大的受众者,便是的民众,则向世人展示了“Leave No Man behind!”同时,同样鼓舞着美国预备役军人以及准备加入军队的青年人, 这部片子让这些军人感到自己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支持,从而变得更加勇敢。 其次, 这部电影的宣传作用还包括宣扬美国的 “人道主义” 精神。 美国人很讲究人权, 更加喜欢谈及人道主义精神,而黑鹰坠落也恰恰的宣传了人道主义,但小说就没有那么仁慈了,这本小说是一本好的战争题材必是反战的。相当于电影没有豪言壮语,这些士兵他们有的仅仅是对美军的仇恨和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没有可以标榜的军魂,却有着顽 强不屈的民魂。而本书就是讲述这样的双方正面刀血相见、枪炮相对的故事,惨烈、血腥的 一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被派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征战, 他们面对的是人数众多的反抗的民众,战斗到最后,也许他们捍卫了自己的天职, 但是却付出了生命,同样的,反抗的一方也是,而且付出的更多, 这场战斗对双方来讲都是沉重的,是相当沉重的,是最悲伤和痛苦的那种沉重, 但区别在于反抗一方还可有价值,可以值得回味,可以炫耀, 而留给美国大兵的则好象只有噩梦般的沉重挥散不去。 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战争毕是是残酷而困难的。如果有一丝悲悯和反思,那也是因为那阵亡的人而生的叹息。以讲述者的观点看,那是一场失败的战争,索马里人对战美国士兵, 不难发现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难道当时黑皮肤的人就不是生命?难道一个个冲上又被枪械射倒的人不是生命?独裁领导下的人就是残暴的该死 的? 这似乎又牵涉到战争的目的性,一个评价的标准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当然大多数的时候义理是明辨的, 但有时人会被财富和权力迷了眼睛, 演变成野蛮疯狂的杀戮而不知道失作为人的本性。人处于历史的洪流中,自己是难以分别正义和非正义的。就像我们的解放战争片中被吓屁滚尿流的敌人,或一片片倒下的敌人,其实只是似我们一样的人,只不过当时站错了地方。到现在,谁还会来说对错呢。更不用说战后双方竭力的扭曲,让人们对于记述的 历史的真实性往往产生怀疑。所以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判定到底正义谁多一些是。 战争的目的似乎不能完全主宰处于炮火中的人, 那是一个人用 正常思维无法理解的状态。好像他们唯一的目的是杀死威胁自己生命的敌人,懦夫也会勇往直前的吧。而对自己的人竭尽全力的拯救是责任, 表现的却有些过头了, 因为他们面对的仿佛是与他们无关的一个 个理应倒下的人。战争中不管如何以文明的规则去作战,都免不了血腥的杀戮,结果就有点伪善的感觉,不断提醒和宣告必要吗?平民和妇孺对于他们真的是障碍吗?如果有, 这样的规则也只是让一群背着枪的人散布到各地, 并不自觉地用高人一等的态度要求对方接受一些观点。 尊重生命的方式一定要用杀戮生命的方式实现?追求普世价值需要用站机和武器来说教和 征服吗?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黑鹰坠落》用血淋淋的事实,以及令人发人深省的故事结局,令整本书同样充满了反战的感情色彩。
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 非常良好的愿望,非常诚挚的心灵。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当美国总统在痛心那些因为911事件失去亲人的儿童时,他有没有想过伊拉克因为禁运,有数十万的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当美国的大兵一边在奢谈人权、奢谈改造世界的时候,他们一边在挥起鞭子虐待俘虏,并以此来打发军营生活的无聊,当美国的将军下命令说不准射杀平民,即使是结婚的车队也被当成是恐怖分子而遭到轰炸,即使是美国的保安公司都可以开着车,拿着枪,在大街上随意射杀平民,就象是一场打猎游戏…… “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 这时候我还能相信这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良知、理性的人的言语吗? 什么?人权?狗屁人权!发动战争的政权者不就是为了石油吗?说出来,没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不可理解。但是,做了婊子立牌坊,不要总是盯着达尔富尔! 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还少吗? 哥伦布屠杀美洲土著,澳大利亚改造原住民……,有哪一件不是打着拯救落后去的?这种真实的故事,就永远不会停止发生。 这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真的有人需要拯救吗?”当权者请不要为了牟取私利和己方政见而发动战争,牺牲的是国家军队的兵人和民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