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写故事:一个南方周末记者的特稿笔记(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33)》读后感_1000字

《从零开始写故事:一个南方周末记者的特稿笔记(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33)》读后感1000字

程德柱说我好读无用之书,我听后哑然,很是苛刻了,这个人。好读书,不求甚解,听起来无用,可浪漫主义一点,你读过的每本书,至少在你的灵魂上覆盖了一层薄影。
大而无当?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我对成功学及心灵鸡汤的反感,本质在于对任何速成的东西,充满蔑视。高中习作,我曾问语文老师,为何世上只有“成功学”,没有“失败学”?他没有给我答案。
所以,翻开这一本《从零开始讲故事:一个南方周末记者的特稿笔记》,我有一种耻辱,那是打脸的羞惭。“经验主义”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偶然性的叠加。不听老人言,是对经验主义的反叛。而我抱着反叛的心理来读这本书,得到些许共鸣,而已。
“非虚构写作”的范畴,如今像新闻工作者的伊甸园。对“深度报道”的呼唤本身就是对事件真相的渴求。当所谓的“深度报道”成为一种缅怀,“非虚构文学”粉墨登场。
新闻性自不必说,追求刺激是人类的本能。真实性呢?谁来为人人可执笔的记录者的诚信背书?更多是依靠背后得新闻单位。因此,作者不得不强调自己曾是《南方周末》的记者。
互联网资讯的大佬,都在其名片上挂上传统媒体的墓志铭。与其说是悼念传统媒体的黄金年代,不如说这更像是前朝留给他们的封赏。
于是,我在这本书里看到《南方周末》对特稿记者的训练手法。因而在此与诸位读者分享:写故事是成本最低的娱乐活动,爱信不信。
从收集到采访到整理到架构到成文再到修改,提供给我的灵感不多。对此前优秀范文的拆分对比分析总结,我相信是每个执笔者的本能。
在人人表达欲近乎泛滥的时代,如何说?说得好?也成为一门可速成的课程,在网络上兜售。实际上,撇开套路不谈,输入与输出成正比这条铁律,比牛顿第二定律还“真”。
简而言之,对写稿感兴趣的记者或非记者,可简要读一读。采访是艺术性的工作,和舞台表演一样,不可重来。受访者与采访者交谈期间的每一次意识流动、谈话走向,甚至是细节地捕捉,都是唯一而不能替代。
我讨厌“话术”这个词。它让任何交往都带上功利、浮夸、虚无的色彩。任何交谈的第一前提是真诚尊重,任何美文的第一前提是修炼内功。
虽然暂别记者行业,我愿世人对非虚构写作的特稿,少些兴奋感。这里有一个宏大的心愿难以启齿,那就是,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的文字工作者,多一点,再多一点。
2018年11月6日 Su aqing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63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首次伤悼》读后感600字

    “我属于你永远的往昔,是二十五岁那年的伤悼。” ――《首次伤悼》 放下泰戈尔的散文集思绪还停在书页中,回味那份美好。 《首次伤悼》是泰戈尔写给他二十五岁那年的爱情,致他逝去的青春,…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188
  • 《无人生还》读后感900字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在《极限挑战》的一期内容,黄磊黄说那场的剧情很像《无人生还》,当时就留心了一下但是并没有刻意去找出这本书来读。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159
  • 读《罗伯特的三次报复》有感400字

    罗伯特对他教书生涯里最捣蛋的四个小孩:皮埃尔.依夫.勒康、孪生姐妹克丽斯勒.吉约和娜塔丽.吉约、奥德蕾.马赛克毛毛实行了严厉的报复。 他把的大狗放进了皮埃尔依夫.勒康的餐馆,让餐馆…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28
  • 《戒了吧,拖延症》读后感450字

    读《戒了吧 ,拖延症》有感  里,我的给我买了十本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叫《戒了吧,拖延症》。 这本书中有一个个精彩的成长故事,如:“猴子盖房”就是令我影响最深刻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2日
    233
  • 《荒野求生》读后感500字

    温室中的花,怎么都开不艳;温室中的树,怎么都长不高;在家人呵护长大下的孩子怎么都不会独立、自主。 我手捧着《荒野求生》,津津有味的看着。此书讲的是一位名叫贝克•格兰杰的…

    读后感 2022年8月3日
    107
  • 读《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有感450字

    读《学 做有道德的人》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将《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了解了雷锋叔叔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我深深的被雷锋叔叔的故事所吸引,所感动。 我敬佩雷锋叔…

    读后感 2022年5月29日
    1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