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作品:情感狱》读后感800字
阎连科的《情感狱》和之前读过的他的《受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受活》里能够读到更多的超现实主义的感觉,人物语言简练,先锋手法明显,当时读来并没有特别多感触。到这本《情感狱》,对这个作家的喜欢还是谈不上,但是里面第三章中的高中时的“我”和雯淑的那种青涩的羞赧的情感,雯淑为让“我”骑自行车带着自己上下学,装作不会骑自行车的情节,曾经为之心动。
书名叫《情感狱》,全书七个章节,每一章节是共同主人翁的不同时期的没有关联的故事,第一章时年龄最大,那时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作家要在小说里用自己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世俗的会用计谋的人,而后来的章节,是自己懵懵懂懂的青春期,在青春期,遇到了读高中的困难,当支书秘书的困难,当工人的困难,当支书女婿的困难,当兵的困难,每一个章节中都有那么一个女性人物作为情感线索。而所谓的情感狱是村里的人为了“我”的各种前途不断地提供帮助,以第三章为例,基本是要成-失败-要成-失败-要成-失败这样的叙事来进行,有些刻板。而经历完所有的这些之后,我们都知道第一章当中的“我”的状况,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而变成了一个会算计的成人,大概是因为当年背负了太多别人的愿望——这愿望本身就是精于算计的,不管是读书还是做支书秘书还是工人等等,都是为了能够让十八队将来能够出去有脸面,能够说上一句话。语言上和上一本《人民的名义》是两个极端,《人民的名义》里面环境描写刻板单调,而到了这本书中复杂细腻,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是真正的纯文学的语言,但是,像矫枉过正,前者环境描写简略稀少,后者繁多以至于成为啰嗦,在当下的时代,这样的语言过多了,是会显得矫情并且让人失去耐心。
全书的“尾声”,虽然简短也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是为当兵,极其简略的叙述,省略了之前的中间的过程——或者说是不再抱有那么多希望,而是直接通过非常粗暴的自杀的方式来威胁,上级一句简单的话便能解决的事情,需要我们经过多少的磨难和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