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读后感800字
即是斧头,也是雕塑。
生命的基石是一些量子实体。生命存在于量子世界和经典世界的中间地带。在这个被称为“量子边界”的中间地带,有序中诞生了有序。这是对热力学框架下“无序中诞生有序”的重要修正。
在量子力学框架下碰到了“体积”的问题,布朗运动不再是可能催生生命的舞蹈,可能是量子跃迁导致基因突变。生命组织沿着确定的“原始优势”进化,这就是“有序中诞生有序”。
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有序中诞生有序”最积极的意义在于“积极”是有意义的,虽然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很高兴《协同学》这本书可以弃坑。也同时兴奋不用纠结生物是“演化”还是“进化”。
无方向无目的代价巨大的“演化”是达尔文系统的无力之处,也是近现代荒诞虚无思潮的土壤。哈耶克基于“多样性”上的“自由”观会得到如何的修正?
本书开启的另一个窗户是“意识有物质基础”。
“意识有物质基础”的加入,模糊了主观与客观的神秘分界线。它还告诉我们,对物体本身的观察行为不会修改对这个物体的观察。“意识”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是一个容器,全世界都被包容进去了,而容器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物质。那全部生命体的意识应该只有唯一的一个?另一方面,意识获得的种种印象,也许真的是不真实的,是靠不住的,意识在匆忙的世界中只是与某一非常特殊的器官——大脑紧密相连。而大脑在进化的进程中才出现不久。
意识没有曾经和将来,只有包括记忆和期望在内的现在,和时间无关。那和能量有关吗?宇宙大尺度上的熵增最终走向死亡的热力学平衡。
意识还在哪里游荡?
意识是一个艺术家,它创作了整个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他又只是一个不重要的附属品,因为在完成的作品中,不会因为它的缺失而有任何影响。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艺术家,而不是仅仅因为机器人终将让人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