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哲理唐诗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圆魄上寒空(1),皆言四海同(2)

安知千里外(3),不有雨兼风(4)

 

【注释】

(1)圆魄:魄,月光。圆魄,指中秋节的满月、圆月。

(2)四海:到处。

(3)安知:怎么知道。

(4)不有:没有。

【赏析心得】

李峤在当时就有诗名,曾以风、月、雨、露等自然现象写过不少诗篇,时人争相传咏,其《中秋月》颇具哲理,当是晚年所作。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八月中秋之夜,圆圆明月高悬寒空之上,该是普天之下,处处都能沐浴到它那清凉的银辉啊。“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然而,诗人突然提出,你怎么知道千里之外就没有风和雨呢?这一问,倒是把人问住了。事实上,八月中秋夜,普天之下,并非处处皓月当空。同一时刻,也许此地明月高悬,别处却是风雨交加,出现完全不同的气候现象。

这首小诗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事物千差万别,从来就不可能一成不变。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同一人物,不同时候,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个哲理,诗人自己就有切身体会。他历经四朝,三度为相,才思敏捷,宦海得意,但最终于古稀临近之年被玄宗赶出京城,“长安明月夜,庐州风雨时”,在凄风苦雨中客死异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09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秋霁――白居易诗词全集

    秋霁 [唐] 白居易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 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冬…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2
  • 《明史·范常传》阅读及译文

      范常,字子权,滁人。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太祖夙知其名,与语意合,留置幕下。有疑辄问,常悉以实对。诸将克和州,兵不戢。常言于太祖曰:”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太祖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0
  • 寒碧文言文

    寒碧文言文   会稽多山水,其城东六余里,潭深渊奇,山立壁峭,望之耸然若墙者,东湖也。沿湖百余步,近潭山坳处临水一亭,曰寒碧亭也。何谓此名,背阳者寒,临水者碧,故名寒碧亭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7
  • 祝福中秋的古诗

      1、《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1
  • 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商隐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昨夜星辰…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9
  • 《金圣叹先生传》文言文训练

    《金圣叹先生传》文言文训练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