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弹琴》原文、注释和鉴赏

泠泠七弦上(2),静听松风寒(3)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1)诗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似为更妥。

(2)泠泠:水声,这里借用来形容琴声。七弦:汉魏六朝南方奏乐尚用琴瑟,古琴有七根弦,为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

(3)松风寒:指古琴曲《风入松》,以风入松林,暗喻琴声凄清悲凉。

【赏析心得】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首句即以“七弦”作古琴代称,指出它的声音特征,凄凉清越的琴声有如高山流水。接着,次句又引入古曲代表作《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喻悲寒肃穆的古曲古调激荡人心,叫人忘形静听。古琴带人进入的音乐境界,高雅、淡泊,那是无与伦比、无法言传的。“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后两句则是引发的议论。“琵琶起舞换新声”,到了唐代,音乐发生了重大变革,胡人“燕乐”成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世人趋时附俗,人心不古,已成社会潮流。“风入松”古调虽然美妙,但仅为诗人自我欣赏之曲,世上乐坊“多不弹”了。这首绝句,表面看来是作者孤芳自赏,不合时宜,实际却有着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那就是安史之乱后,唐代延续一百年来的贞观、开元盛世,毁于一旦。政治经济、社会风气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心不古,好景不再。作者仍然坚守原来的道德规范和做人标准,那当然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了。

刘长卿发出“古调自爱,今人不弹”的感叹,并非偶然。这与他的特殊身世密切相关,他与李白、杜甫、王维等大诗人同时代,亲身经历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的大起大伏、大动荡,他又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与“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李端等擦肩而过。他们则很少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作诗歌,多为唱和、应制之作,满篇歌舞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抒发闲情逸致,形成不良风气。刘长卿既与李白、杜甫同调,自然就不合十才子的口味。若从这个视角分析,恐怕就不能说刘长卿是“老古董”了,他批评人心不古,古调今不多弹,应该说是正确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09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常用句式双宾语解析

    文言文常用句式双宾语解析   文言里有两种特殊的双宾语,不能按一般的双宾语理解。   1、使动双宾语。   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使动关系。如: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5
  •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6
  •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8分) 绝句 王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7
  • 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2
  • 《淮北蜂与江南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文言文翻译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5
  • 西江月(立春)

    朝代:宋代 作者:翁元龙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画阁换粘春帖,宝筝抛学银钩。东风轻滑玉钗流。纤就燕纹莺绣。隔帐灯花微笑,倚窗云叶低收。双鸳刺罢底尖头。剔雪间寻豆蔻。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0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