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和鉴赏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2),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1)偶书:偶然写成的诗句,与“漫书”“漫兴”意义相同。

(2)镜湖:又名鉴湖、庆湖、长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遭三百里。东汉马臻主治修筑。

【赏析心得】

诗人于武后证圣元年(695)考取进士,至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辞官告老还乡,返回越州永兴,已年届八十六岁,离乡近五十年了。鬓发斑白,人生易老,眨眼之间,半个世纪就过去了。所以,诗人无限感慨地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唯一不忘的是乡情,不改的是乡音。回到家乡,走在路上,首先遇见一伙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好奇、礼貌而又热情地笑问这位东张西望,本乡声音却又非常陌生、风尘仆仆的白发老公公:请问您是从哪处来的客人?天真烂漫的儿童,这样稚口随便一问,却把诗人从沉浸在童年回忆之中,拉回到当前现实中来,他顿时醒悟,当年像眼前一样的儿童,已随无情岁月的消磨,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位反主为宾的原乡人,勾起了心中无限的感慨。诗题为《偶书》,诗中有问无答,五十年的宦海漂泊,世事沧桑,岂是三言两语答得了?就是倾诉衷肠,这些隔代儿童又怎么听得懂、怎么能理解?第一首绝句,就只有如此戛然而止。诗人心中涌起久久不能平静久宦伤老的悲情,眼前小小老乡问客的欢快情趣,产生既亲切又陌生、既甜蜜又苦涩的乡情,此时无法用词语来表达。全诗意境尽在不言中。

其二是其一的续篇,诗人进家后,与亲朋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唏嘘不已。由于自己离别家乡,经历漫长岁月,人事变化,亲朋沉沦,消磨过半,引发自己深深的感叹!诗人在伤感之余,为排解心中郁闷,将眼光转向周遭三百里的“镜湖”。贺知章的故居就在三百里镜湖之旁,“人非物是”,诗人在“人事消磨”的悲伤中,感到欣慰的是澄清的镜湖水,依然在春风吹拂下,泛起那儿时熟悉的涟漪,粼粼水波中,仿佛可见童年的身影。

五十余年的乡思、乡愁,化作《回乡偶书》两首,字字真情、句句自然,发自心底、一气呵成。叶落归根。诗人回到家,没有多久就作古了,“回乡偶书”遂成天籁之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0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茂陵烟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茂陵烟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这两句是说,烟雨中的茂陵埋葬了他的衣冠宝剑(也即埋葬了汉武帝),陵前肃立着的石马悄然无声,陵上丛生的野草,在寒风中瑟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71
  • 《阮郎归·西湖春暮》阅读答案及解析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7
  • “解学龙,字石帆,扬州兴化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解学龙,字石帆,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金华、东昌二府推官。天启二年,擢刑科给事中。辽东难民多渡海聚登州,招练副使刘国缙请帑金十万振之,多所干没。学龙三疏发其弊,国缙遂获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42
  • 《忆钱塘江》

    李 觏 当年乘醉举归帆, 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 水仙齐著淡红衫。 浙江流经今杭州市南的一段,别名“钱塘江”。诗以追忆之笔,描绘了钱塘江薄暮的奇丽景色。 首句即紧扣题面…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2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阅读

      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但讲求养生的人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 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的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5
  •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70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词你记得多少,赞美或者描写秋天的诗词那么多,究竟哪一句才能够打动你的心。你喜欢哪一个诗人笔下的秋天,你喜欢的秋天是凄美悲惘的,还是带着丰收的气息的了。那么你有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