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原文、注释和鉴赏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

(1)此诗作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六月,由海南儋州赴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途中。澄迈:今海南省澄迈县。澄迈驿: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的白莲镇附近。通潮阁:又名通明阁,为澄迈驿之阁,在澄迈县东北。

(2)余生:残年、晚年。

(3)“帝遣”句:用《楚辞·招魂》中巫阳(女巫名)招魂时说“魂兮归来”的典故,说明皇帝(宋徽宗)派人召他北归。

(4)杳杳:遥远。鹘:属于鹰类的一种猛禽。没:消失。

(5)“青山”句:这句是说中原仅在距青山一发之处,并不遥远。

【赏析心得】

东坡于绍圣元年(1094)贬官南方,至元符三年(1100),由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至惠州再过海峡远放儋州,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前后长达七年,终于遇赦北归。《澄迈驿通潮阁》这两首诗,即写由儋州赴廉州途中,路经澄迈驿通潮阁时所写,此时诗人已六十五岁了。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作者南方被贬七年,最后三年是在海南儋州度过。白发萧疏、两鬓染霜,独立斜阳,寂寞冷落的诗人,在极度矛盾中度日如年。一方面,他做好准备,就在海南这偏僻乡村了此残生;另一方面,他又满怀期望,相信总有一天,“苦雨终风也解晴”“天容海色本澄清”,一切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诬陷都将一扫而空。这一天,他终于在煎熬中等来了。作者巧妙地化用《楚辞·招魂》典故,借玉帝以喻徽宗,以“招魂”指奉旨内迁廉州。“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作者从儋州来到澄迈驿,登上通潮阁,翘首北望,海波迭起,中原大地,渺不可见。诗人听说,像鹰鹘一样的奸臣小人章惇已经罢相,就被贬于海峡对岸的雷州,“杳杳天底鹘没处”。小人被黜,朝廷更新,思乡心切,即将渡海,饱经磨难的诗人,终于要北归了。心情好了,距离就近了,这时诗人忽然觉得,对面青山就是中原大地,距离其实很近,仅有一发之遥而已。蛮外谪居,海风侵蚀,依然改变不了诗人宽阔的心胸!没几天,苏轼携小儿苏过,精神振奋,深夜渡海,告别了“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海南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0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菩萨蛮 叶衍兰

             甲午感事,与节庵同作(其一)     &n…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3
  • “杨一清,字应宁”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1
  • 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

    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   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没有自知之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不见睫。小编整理了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与借鉴。   【原文】   楚庄王欲伐…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2
  • 天净沙秋思翻写

      一轮残阳从荒山上斜射过来,将一切都笼罩在寂凉之中。   凉风无情的撕开我的面具,侵蚀着我弱小的心灵。   我独自流荡异乡,陪伴我的只有那匹骨瘦如柴和我朝夕相处的马。它和我一样,…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6
  •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大家可以参…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