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淮上早发》原文、注释和鉴赏

苏轼《淮上早发》

淡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注释】

(1)此诗作于哲宗元佑七年(1092)初,由颍州改任扬州知州途中,作者时年五十六岁。

(2)淡月倾云:朦胧的月亮,时而被云遮挡,时而又破云而出。晓角:军中早晨报时的号角声。角:一种军乐器。

(3)小风:微风。碧鳞开:碧绿河水被微风吹动,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4)“此生”句:作者预测自己,他这一辈子注定漂泊迁徙,一定奔波在江湖中老去。这话不幸言中。他人生最后半年,遇赦北归,竟病逝于赴常州道上。

(5)十往来:经过淮河,往返十次之多。

【赏析心得】

元佑七年(1092)初,作者由颍州改任扬州知州,匆匆赶路,淮上早发,即景写了这首遣怀之作。

“淡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月亮出没于淡淡云层之中,还未下去,太阳尚未出来。军中号角已经吹响,尖锐凄厉,唤人起床,作者乘舟已经解缆起程了。淮河江面上,微风吹动,水中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年愈五十六岁的诗人,已经早生华发,他站立船头,看见凄清的江景,百感交集、感慨万分:“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实行变法,其中已包括苏轼的改革主张,但丰富得多,也更为激进,可苏轼却站边保守派,反对新法。于是,从熙宁八年(1071)被贬为杭州通判时起,由杭州移知密州(1074),由徐州移知湖州(1079),因“乌台诗案”由湖州被捕入京(1079),由泗州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市)侯旨(1085),由南京归常州(1085),由常州赴知登州(1085),由汴京出任杭州(1089),自杭州召入汴京(1091),加上这一次由颍州改知扬州(1092),一共是十次往返淮河之上。作者屈指一数,这十次淮上往返,前四后六,自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逝世,哲宗即位,新法尽废。保守派上台后,由于他被召回京后主张对新法要“参用其长”,反对不加区别尽废作罢,与司马光争吵,大呼“司马牛,司马牛”,从而又得罪保守派,为其所不容。后面这六次,可是“托福”保守派,往返淮上啰!作者清楚,他这辈子注定要成为北宋朝廷党争的牺牲者。“此生定向江湖老”,命运决定身陷政治旋涡的他,只有在江湖上漂泊迁徙,耗其一生了。作者并不知道,更远的漂泊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纵观东坡一生,四十年仕宦生涯,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贬所和贬途中度过。他一生除散文等作品外,留存诗词约四千余首,可能相当部分是在贬谪逆境中写成。从这个角度看,逆境倒是东坡毕生文学成就的一大源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0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君山·湘妃墓的诗词大全

    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关于君山之来历,据《水经注·湘水》:“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湘君何许人呢?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舜为天子,娥皇为…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1
  • 贺圣朝 谢应芳

             马公振见访,以词留别,喜而和之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46
  • 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意思

      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4
  • 唐太宗吞蝗—课外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吞蝗—课外文言文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诗词译文及鉴赏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宋代: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0
  • 陈玄祜《离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离魂记 [唐]陈玄祜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