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春夜》原文、注释和鉴赏

王安石《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释】

(1)《夜直》,又题作“春夜”。夜直,就是现在讲的值夜班。宋代制度,凡翰林学士,每夜轮流在学士院值班住宿。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二年(1069)在京师任翰林学士,初春值夜班。其时神宗已决心采纳其意见,实施新法。此诗写的便是变法前夕,作者夜不能寐的激动心情。

(2)金炉:古人习称铜为金,故此处应是铜香炉。香烬:炉内的香已烧成灰烬。古时宫廷富贵人家以烧檀香为避秽。漏:古代计时工具。以壶盛水,使其滴于有刻度的器皿中,视器中盛水情况来计时。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

(3)翦翦:翦同剪。翦翦形容春风似剪刀一般快利,略带寒意。

【赏析心得】

熙宁元年(1068)四月,神宗赵顼即位后,即召见王安石。王到汴京开封后,越次入对,直接向皇帝汇报了变法设想。本诗写的当是次年(1069),王安石为翰林学士,等待神宗决定是否采纳变法的前夕,初春夜直时的情景。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铜铸香炉里的檀香已烧成灰烬了,漏壶中的水滴声渐渐小了,如利剪般的春风吹来,使人犹感阵阵寒意。这是双关语,诗人表面是在讲翰林院夜直时香已烧尽,漏壶水已快滴完,实际上他讲的是自己越次入对后,皇帝是否采纳他变法的决定久久未下,心中焦急万分的心情。“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明月下,春色满园,可作者却越看越烦恼、越想越睡不着。夜已深、月已斜,照见花影已经上了栏干,作者被这满院春色烦恼得失眠了。时近半百将入天命之年的诗人,想起了当年仁宗朝上万言书的前后情景。庆万二年(1043)他考中进士,名列前茅。从此,他从做扬州幕僚之日起,历经鄞县、舒州、常州等县,以及担任茶叶专卖的提点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等职务,在各地各职宦游近十八年之久,亲眼目睹了北宋中叶王朝的严重问题,因而于嘉佑四年(1059),他向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变法革新主张(史称“王安石变法”),但在当时并未得到任何回应。直到神宗赵顼即位,诏他进京,越次入对,皇帝对其表示支持,他才看见了希望。但变革事关重大,最高决策需要时间。王安石早年立志,从翩翩少年至血气方刚中年,再到如今白发满头已近老年,足足等待了三十二年,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躁不安、夜不能寐,自己蓄意已久、倡导多时的政治改革能否实施,眼看就要在最近作决定了,叫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孔雀东南飞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4
  • 螳螂捕蝉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螳螂捕蝉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通盘谋划,近忧远虑,居安思,不能顾此失彼。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思考一下。 【相关推荐】 《螳螂捕蝉》 文言文《螳螂…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59
  • 描写动物的古诗分享

      在古诗中,有一类的描写动物的古诗,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描写动物的古诗分享,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6
  •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8
  • 《治安策》原文阅读

      治安策   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4
  • 壮士缚虎文言文翻译

    壮士缚虎文言文翻译   《壮士缚虎》出自于沈起凤的《谐铎》的一篇文言小说。告诉人们人有所长,寸有所短。能打虎的人不一定能缚猫,反之亦然。应扬长避短,各尽其才,这样才是聪明的做法。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