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吴文英

西湖清明

羞红鬓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瞑,尘波澹绿无痕。

 

【注释】

重茵:厚毯子,比喻芳草。“旧堤”句:杭州西湖苏堤与白堤交叉,形如燕尾。桂棹:以桂木为棹。

【鉴赏】

此词借景抒情,夹有奇幻之神采,同时具有较为浓重的感伤情调。本词前部分以描绘西湖美景为主,词人一开始便引出羞红的花面,清蹙黛眉,微微含恨。一个“恨”字,语出沉重,给全词定下了一个忧伤的基调。“恨晚风未落”句,更让读者不免提出疑问,词人身处西湖,难道竟无赏花之意吗?但词人主观的“恨”又难以阻挡大自然,尤其是西湖的这种环境美,那苏堤与白堤交叉就像燕尾双分,湖面上桂木桨的舟船像轻轻浮荡的水鸥,勒缰的宝马就倚着黄昏的残云。词人主观的奇怪态度与西湖美景显然成不和谐之势。接下来在词的中间部分通过词人的追叙正试着揭开这一谜底。

凝着哀怨的杨柳千丝碧绿,置身其中仿若进入了仙境,词人非常巧妙地过渡到追叙部分,既然是追叙,当然离不了对虚实环境的组合。“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隔花时见的只是背面,正与始句中的“羞”相对应。“逡巡”、“堕履”正是“惆怅”、“牵萦”的外在表现,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恰恰对照着词人的“肠漫回”,只可惜“数幽期难准”。

“明朝”句以下,西湖清明显出愁意,与全词起处形成鲜明的对比。陈洵云:“‘明朝’以下,天地变色,于词为奇幻,于事为不详,宜其不终也”(《海绡词说》)。这不难看出词人此时的真实心境。所以,在词的前部分出现的词人主观的奇怪态度与西湖美景成不和谐之势也就不足为怪,这谜团也就自然地云开雾散了。

整首词借西湖之景抒心中愁意,虚实结合,对照得当,层层设疑,最后走出迷宫的那一刹那确实令人叫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放言五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936
  •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需要理解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特点。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在高考语文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8
  • 【双调】新水令 春日闺思

    朝代:元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一帘飞絮滚凤团,启朱扉眼花撩乱。腕消金钏松,腰瘦翠裙宽。独步盘桓,幽窗下画栏畔。  【驻马听】妆点幽欢,凤髓茶温白玉碗;安排佳玩,龙涎…

    古诗文 2020年3月26日
    587
  • 正月崇让宅古诗原文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这是诗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2
  •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0
  • 水调歌头(上韵州方检详,时有节制之命)

    朝代:宋代 作者:严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惨淡望京阙,慷慨梦天山。引杯中夜看剑,壮气刷幽燕。鼍鼓满天催曙,画角连云啸月,吹断戍瓶烟。犀角赤兔马,虎帐绿熊毡。仗汉节,伸大义,伐可…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6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