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注释】

赤阑桥:在合肥城南。作者在光宗绍熙二年(1191)时客居于庐州。他的《送范仲讷往合肥》诗中曾说:“我家曾住赤阑桥。”江左:江南,指今江苏省南部、浙江一带地区。庐州是南宋淮南西路治所,与扬州同属边城,故此地人烟稀疏,与江南大不相同。纾(shu):排解,消除。空城:此处指庐州,即今安徽省合肥市。恻恻:寒意袭人的样子。鹅黄嫩绿:指柳树的新芽嫩黄而微呈绿色。岑寂:寂静,寂寞。小桥宅:指合肥歌伎姐妹所居之处。三国时桥玄有女二人,皆绝色,大桥嫁给孙权,小桥嫁给周瑜,后“桥”字被省写为“乔”。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自制曲。通篇写景,借以抒发客居他乡的惆怅以及伤时感世的愁怀。

上阕写客居异乡的感受。“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报晓的角声穿越空旷的城市,吹入垂杨掩映的街道,骑马早行的人感到寒气袭人。而眼前所见柳树的嫩绿新芽,一如江南景致。词人通过凄厉的角声、微微的寒意写出了边城合肥的萧条冷落,空城本已寂寥,加上晓角回荡,更显得空阔,令人栖惶。“空”是景语,亦情语。再将满眼的绿柳与江南相比,一语带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流露出客居异乡的落寞惆怅。

下阕写词人在寒食节的心态。“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当孤独寂寞时,恰逢寒食节又到了。词人强打精神携带酒肴,来到心上人的住所,他害怕梨花落尽之后又是秋季了。按理说,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应该是人们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尽情地踏青游赏,享受明媚的春光。然而作者却了无情绪,心事重重,连心爱的女子也不过是“强”作应付,一反卿卿我我的柔情和莺莺燕燕的娇痴。可见词人的情绪多么低沉忧郁。一个“怕”字,将思绪移到“梨花落尽”的秋天里,现在还是春天,尚且如此冷落萧条,到那时,还不知怎样凄凉肃杀。词人似乎已经预见其景而惜春伤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燕子结伴而飞,问它春光何在?只有池塘泛着碧波。用“池塘自碧”来表现边城春日,何其荒凉。并非春光吝啬,而是词人心境落寞,词人的忧愁像春风一样浸润到字里行间,弥漫不散。这与《扬州慢》中的“波心荡、冷月无声”可谓异曲同工,都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此词意境清冷隽永而空灵,感情婉曲细腻而哀伤,用语清新质朴而含蓄,把无限情思化做零落春色,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了,余味无穷。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301
  • 贯云石――蝶恋花 钱塘灯夕 永乐大典卷二万三百五十四

      蝶恋花 钱塘灯夕 永乐大典卷二万三百五十四   元代:贯云石   灯意留人云自列。六市轻帘,*露钱塘月。十二修鬟流翠结。东风摇落仙肌雪。浅浅银壶催晓色。兰影香中,总是江南客。去…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8
  • 文言文教学研讨会感悟

    文言文教学研讨会感悟   20XX年4月6日至8日,咸丰县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教学研讨会在小村中学举行,来自全县11个乡镇12所中学的13名选手参加比赛。选手们精心设计,倾情奉献,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4
  • 三上文言文翻译答案

    三上文言文翻译答案   导语:《三上》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三上文言文翻译答案。欢迎阅读及参考!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6
  • 苏轼《日喻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5
  • “徐之才,丹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之才传     徐之才,丹阳人也。父雄,事南齐,位兰陵太守,以医术为江左所称。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造梁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