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一枝花(用尽我为民为国心)

        

张养浩

        

喜雨

        【一枝花】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 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 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 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 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的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只愿的 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的当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犹 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注释】①喜雨: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任陕西行台中丞,祷雨于社坛, “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②沾濡:滋润。③省:同“醒”。焦枯:指庄稼。④雪满头 颅:白发满头。
        【鉴赏】张养浩少年成名而被有司器重,官位一路擢升。张养浩直言 敢谏且怀有一颗致君泽民之心,但是当时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据《元史》本 传记载,当时的元朝朝堂“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己之为者多”。张养 浩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元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黑暗,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很 大的偏差,其直言敢谏的性格也与时流不和。因为对于朝廷的失望,也是 为了自保,张养浩便以父亲有病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归家, 此后屡召不赴。直至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他才应召出任陕 西行台中丞。在任期间,他白天走出公署赈济灾民,晚上则在社坛向上天 祈雨,每天都不懈怠,终于感动上天,当地降大雨,缓解了旱情。张养浩在 陕西操劳四个月,积劳成疾,因病殉职,关中百姓闻知这一噩耗,都悲痛哀 戚,纷纷为其送行,朝廷追封其为滨国公,谥文忠。而《喜雨》正是张养浩在 陕西救灾时所作,此套曲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 和久旱逢雨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以拯救民生疾苦为己任 的父母官形象,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其“为民为国”的炽热之心。
        首曲【一枝花】,又称【占春魁】,多入套数。“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 些值玉值金雨。”我国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生产都极其关注,而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更是如此。古代的农田水利建设不完善,古 人只能寄希望于上天能够保佑当地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如果遇到干旱 和洪涝这些天灾,百姓只能深受其苦,“抛家别业”、“离乡背土”去逃荒。作 为替统治者牧养一方的行台中丞张养浩自然知道干旱对百姓的危害,他临 危受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赈灾和祈雨之事上。“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 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可与作者写于同时的另一小 令之“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相互参读。 一旦,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沾濡即浸润。省,同“醒”。焦 枯,干枯,此指被干旱焦枯的庄稼。流民,封建统治时期的一种历史现象, 指为逃避天灾人祸而流亡外地、生活无着的平民百姓。老百姓空盼了几 年,现在大地总算受到滋润。让我欣喜万分的是,干枯的庄稼被唤醒,万象 更新春回大地;可让我感到遗恨的是,逃荒的百姓,仍旧颠沛流离! “留不 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当不的,受不了。老百姓待不住了便 抛家别业,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虽有喜雨一场,得使万物浸润,然 作者仍为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感到痛心。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 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翻腾,变成。菽粟,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把河沙澄清,化为金珠。天禄,朝廷俸禄。我多么 想把遍地野草都变成庄稼,让河底沙石都化做金珠。直使家家户户都生活 得富足,我也算没有白领国家的俸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的雪 满头颅。”没是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雪满头颅,白发满头。眼睁睁 看着天灾我束手无策,直叫我只急得白发长满头颅。作者恨自己不能点草 为粮,点沙成金。于是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救济灾民,可灾民之多,旱情之 重,加上其他人祸,并非其一人之力可挽救。他每日出外赈灾,每晚向天祈 祷,整日辛劳,把头发都愁白。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赤子,指平民百姓。多谢 老天爷的大力扶持与帮助,老百姓从此不用再为久旱不雨而长吁短叹了。 “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的当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犹自洗不尽 从前受过的苦。”霖霪,连绵大雨。雨过三日为霖,过十日为霪。九衢,街 道。纵横交叉的大道,分散如九达之衢。犹自,依然。但愿这大雨一连三 天不停住,即使下得街道成了五湖,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也还洗不尽老百 姓这几年受过的苦。
        通读全曲,我们只是感受到了一个爱民的好官喜得甘霖后的激动、喜 悦之情。他没有使用太多的艺术技巧,也没有用什么富丽堂皇的字眼,全 都是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独白。此外,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形象的 比喻的运用,也为此曲增色不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4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诫外甥书》

    原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16
  • 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8
  •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1
  • “长松晋家树,绝顶客儿亭”的意思及鉴赏

    “长松晋家树,绝顶客儿亭。”这两句逸句是说,高大的松树,是晋代所植;绝顶上的亭子,是谢灵运当年吟诗的地方。两句诗写古迹,烘托出灵隐寺历史悠久,古刹早已扬名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2
  •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例:   (村中人)见渔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0
  • 姚鼐《述庵文钞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述庵文钞序 姚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