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看白云万丈)

        

无名氏

        看白云万丈,映翠竹千年。赋归来饱饷两三餐,晃韶 光过眼。怕行舟远使追张翰,倦登楼烂醉思王粲,紧关门 高卧袁安。老先生意懒。
        【鉴赏】这首曲子写的是隐逸之乐,通过写闲适安逸的隐居生活,以及 阔达的人生态度来表达出隐逸的悠闲趣味和独特的人生哲理。此曲同前 面的两首《醉太平》分别写到:“老先生未起”、“老先生睡也”、“老先生意 懒”,应同出一人之手。三首曲子联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组隐逸诗,均写作 者隐居生活的闲适慵懒。
        “看白云万丈,映翠竹千年”,这两句写的虽是景物,表达的却是情怀, 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指借 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 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常连用。这两句用的形容词是 “万丈”和“千年”,顿使曲的意境变得辽阔深远,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 的艺术效果。
        作者接下来连用四个典故,把典故和自己的人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赋归来”在这里指的是归隐。陶渊明写有《归去来 兮辞》,记述了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回家的愉悦以及归隐的乐趣。作者也 许也是辞官而归隐,心情也是十分的愉悦。每天都能饱食,虽然都是粗茶 淡饭,但不像以前做官时那样担惊受怕,忙忙碌碌顾不上享受生活。韶光, 指年华、时光。这样舒服的日子一眨眼就过去了,可见作者相当地满足和 惬意。张翰,西晋文学家,今江苏苏州人。其性格放纵不拘,当时王室争 权,张翰预感天下将大乱,于是托言见秋风起而思念吴中菰菜、莼羹、鲈鱼, 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晋书·张翰传》),后辞官 还乡。老先生活得比较懒散,虽不想舟车劳顿,追随张翰远归故里,但是看 得出作者还是欣赏张翰早早看清局势,远离政治的漩涡的智慧,表现了作 者远离政治的旨趣。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当时 董卓作乱,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遂有登江陵层楼,曾写有《登楼赋》抒 发了怀乡思归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慵懒的老先生登上高楼喝得烂醉, 想起了三国时候的王粲,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王粲身处战乱, 心忧天下,而此时的老先生却是慵懒倦乏,喝得一醉方休。一个是忧心忡 忡,一个是舒适安逸。袁安,东汉人。一日大雪,人家皆除雪出门,有乞食 者。袁安宁愿忍饥挨冻,僵卧家中,也不出门乞援,门前积雪丈馀。最后一 句“老先生意懒”写作者生活极其疏散,而且作者很清楚地知道他所处的境 地,很会享受目前的生活。
        此曲写得流畅自然,意境高远,众多典故的使用使曲子更富有人生的 哲理,耐人回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4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隋书·柳彧列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隋书·柳彧列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原文: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7
  • 潮州韩文公庙碑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719
  •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香暖…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08
  • 人生格言座右铭文言文

    人生格言座右铭文言文   人生格言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人生格言座右铭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人生格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9
  • 《后汉书·杜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杜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4
  •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