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殿前欢(月如牙)

        

景元启

        

梅花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 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 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鉴赏】景元启工作曲,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隐居生活。梅花在严寒 之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以其高洁清雅的形象与松、竹并称“岁寒 三友”,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作者在此曲中,通过写梅的清姿以 及自己对梅的喜爱之情来表达自己隐逸生活中的高洁之趣。
        前四句,作者就将目光聚焦在梅花,集中写梅。写梅却不直写,而是 落笔于梅影,避其形而画其神。这是作者的脱俗之处,可见他爱的不是梅 的叶绿花红,而是梅的“清佳”神韵。“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新月 初上,这时便不同于白日的喧哗纷繁,周围环境静谧清明。林逋在《山园 小梅》中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写梅影,作者从窗纱观 梅影,窗纱映梅,仿佛墨梅,自然别具清俊素雅之感。“逃禅老笔应难画, 别样清佳”,强调梅的“清佳”之姿,即使是逃避世事的隐逸之笔也难以摹 画梅花的清雅孤逸之态。“据胡床再看咱”,靠着坐具又看起梅花来,充分 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据胡床”是作者转换了行为动作,欲将 注意力从梅花上转移,却身不由己,目光和心思都无法离开梅花,“再看” 表示作者依然回到了赏梅的活动中。作者对于赏梅的乐此不疲,此情堪 比林逋“梅妻鹤子”的痴狂境界,也难怪“山妻”要为此而嫉妒嗔怪,逗出下 句。“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看似随意,却拨得云开见月明,以“山 妻”之口引出“情”字,咏“梅”终为写“情”,读者的目光也从梅花转到作者 身上。“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是全曲的神髓之句,不是简单地以梅 花自比,而是物与神游,物我两忘,将自己高洁的情操与梅花的清雅之姿 融合为一。作者如痴如醉的精神状态,表现了他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作 者高洁的情趣。
        张炎对咏物词提出“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的审 美规范,大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保持若即若离的审美关系,方能得其神 致,写出咏物佳作,而结句以点明作者情思最为绝妙。这对咏物曲作同样 适用,景元启的这首咏梅小令,得梅花深致而情趣盎然,为咏物佳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5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注释赏析

    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注释赏析   文言文   林道人①诣⑨谢公。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80
  • 《倪庄中秋》翻译赏析

      《倪庄中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3
  • 《砚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rdq…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王安石《浪淘沙令》翻译赏析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译文]  伊尹和姜太公遇到了商汤和周武王,就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在笑谈之间建立起伟大的功绩。   [出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2
  •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作者:苏辙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0
  •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m…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