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楚天遥带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 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 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 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鉴赏】此曲前四句袭用宋僧仲皎 《卜算子》词,第三句原作“毕竟年年用着 来”。这是由于词曲文体不同,作者为了 迁就句式和平仄不得不做的变动。
        首两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从写法上看,本来是因为没有办法把春 留住,才缱绻缠绵送地送春归去。作者 却故意颠倒语序,渲染出春光不再的惜 春惆怅之感。虽然作者已豁达地要送春 归,但是心中还是不忍,既然春天明年还 要回来,还不如今年别回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 天遥,不见春归路。”在作者眼里,桃花也 因为春归而悲伤,纷纷扬扬地飘落有如遍洒红玉。作者赋予桃花以具体 的人的特征。正因为作者“以我观物”,所以万物则着我之色彩。作者的 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楚天千里,辽远空阔,无边无际,作者如此的痴望, 心情之苍凉落寞可想而知。“春若有情春更苦”套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 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但以“春”易“天”,却别有情味,用意 更为婉曲。
        “夕阳”二句袭用宋戴复古《世事》“春水渡傍渡,夕月山外山”句。关 于此联,明瞿佑《归田诗话》有这样的记载:“戴式之尝见夕照映山,峰峦重 叠,得句云:‘夕阳山外山’,自以为奇,欲以‘尘世梦中梦’对之,而不惬意. 后行村中,春雨方界,行潦纵横,得‘春水渡旁渡’之句以对,上下始相称。” 可见这两句得之不易,作者借用此联来写自己的凝望和想象。视线的尽 头是隐隐春山,所留恋的春天更远在春山之外。这两句不但写出了作者 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内在地表现出了他的一往情深。他正越 过山水的重重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春天飞向天涯。如此写来,情 意深长而哀婉缠绵。作者最后故意以问语相诘,更显得十分宛转,使全曲 摇曳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这首散曲化用前人诗词,翻新出奇而不露痕迹,可谓深得“夺胎换骨” 之精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5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苏轼《西江月·平山堂》翻译赏析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译文]  休说死后万事皆空,身未死时也全然是场梦。    [出自]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45
  • 张衡《归田赋》原文翻译赏析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1),无明略以佐时(2);徒临川以羡鱼(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从唐生以决疑(6)。谅天道之微昧(7),追渔父以同嬉(8);超埃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29
  •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0
  • 高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三文言文知识点   1.基数表示法   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表示基数,大体有如下几种形式:   1、从语序上看,数词的基数表示方法,可以直接把数词放在名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6
  • 通假字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1、七年级   七上: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9
  • 痀偻承蜩

    文言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